孙淼离开后的那个下午,李文渊独自坐在值事房里,面前摊着那份刚刚完成的《基于多维信息感知与混沌逻辑推演的档案快速归类法》报告。窗外的日头西斜,将他的影子拉得老长。
他知道,孙淼这一关只是暂时过了。那份报告和那台唬人的机器,能唬住一时,但绝不可能长久。孙淼回去后,必定会仔细琢磨这套说辞,找其中的破绽。更麻烦的是,这件事很可能会传到更高层,甚至秦桧的耳朵里。
"大人。"百晓生悄无声息地出现在门口,手里拿着一叠纸条,"您要的东西。"
李文渊接过纸条,快速浏览。上面记录着孙淼离开乙字叁号库房后的行踪:先回了自己的值事房,待了约莫半个时辰,然后去了秦府,在偏门停留了一刻钟才出来。
"果然......"李文渊将纸条在灯焰上点燃,看着它化为灰烬,"这么快就去报信了。"
"大人,咱们接下来怎么办?"百晓生压低声音,"孙淼这一关虽然过了,但接下来恐怕......"
"我知道。"李文渊打断他,"所以我们要主动出击。"
他拿起那份报告,仔细地卷好,用丝带系上。"我要把这份报告,直接呈送给吏部尚书张大人。"
百晓生吃了一惊:"直接呈送尚书?这......合适吗?孙大人那边......"
"正是因为孙淼已经知道了,我们才要抢先一步。"李文渊解释道,"若是等他先去尚书那里告状,我们就被动了。现在主动呈报,至少能掌握先机。"
他顿了顿,嘴角泛起一丝冷笑:"再说了,这份报告写得如此'精彩',不让尚书大人欣赏一下,岂不是可惜?"
百晓生会意地笑了:"大人高明。那我这就去打听张尚书明日的行程?"
"去吧。"李文渊点头,"记住,要做得自然些。"
次日清晨,李文渊早早来到吏部衙门。他特意换上了一身半新的官服,既不过分张扬,也不显得寒酸。那份报告被他小心地捧在手中,就像捧着一件稀世珍宝。
根据百晓生昨夜送来的消息,吏部尚书张谦今日上午会在衙门处理公务,午时之前应该都在值房。
李文渊在通往尚书值房的廊下静静等候。晨光透过雕花窗棂,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几个路过的官员好奇地打量着他,交头接耳,显然已经听说了昨日在乙字叁号库房发生的事情。
约莫等了半个时辰,尚书值房的门开了,一个书吏打扮的人走出来,对李文渊道:"李主事,尚书大人请您进去。"
李文渊整了整衣冠,深吸一口气,迈步而入。
吏部尚书张谦是个年约五旬的清瘦老者,此刻正坐在宽大的书案后批阅文书。见李文渊进来,他抬起头,露出一双锐利的眼睛。
"下官李文渊,参见尚书大人。"李文渊恭敬行礼。
"李主事不必多礼。"张谦放下笔,目光落在李文渊手中的卷轴上,"听说你昨日在乙字叁号库房,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差事?"
李文渊心中一动。消息传得果然快,而且张谦这话中带着明显的试探意味。
"回大人,下官不敢称了不起,只是侥幸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孙大人交办的差事。"李文渊谦逊地说着,双手呈上报告,"这是下官在整理档案过程中总结的一些心得,特来呈请大人指教。"
张谦接过报告,缓缓展开。起初他的表情还带着几分随意,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眉头渐渐皱起,时而困惑,时而惊讶,时而又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分子级信息残留......光学特征索引......量子级信息纠缠......"张谦低声念着报告中的术语,抬头看向李文渊,"李主事,这些名词,本官闻所未闻啊。"
"回大人,这是下官在研究西域古籍时偶然所得。"李文渊面不改色地继续编造,"西域学者认为,万物皆有其独特的信息印记,通过这些印记,可以追溯其流转历程,判断其重要程度。下官觉得此理论或可用于档案整理,故而大胆尝试。"
张谦的目光在报告和李文渊之间来回移动,似乎在判断这番话的真伪。
"那么库房中那台......机器,又是怎么回事?"
"那是下官请能工巧匠制作的辅助装置,可以通过调整参数,模拟不同的信息感知环境,从而实现对档案的快速归类。"李文渊对答如流,"虽然外表看似复杂,实则原理简单,就是通过机械传动模拟信息感知的过程。"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解释了机器的用途,又避免了深入讨论其原理——反正"信息感知"这种玄乎的概念,谁也说不清具体是怎么回事。
张谦沉默了片刻,手指在报告上轻轻敲击。值房里安静得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
"李主事,"张谦终于开口,"你可知道,朝廷办事,最重规矩?你这套理论......太过新奇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