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薇的“陈情表”与原料样品,通过同仁堂大管事与王大人两方的暗中运作,并未直接呈递给咄咄逼人的王太医,而是送达了太医署一位以严谨公正、不善党争着称的老太医——陈太医手中。同时,周博士也在清流文人中发声,议论“太医署若仅因物出民间便疑其有诡,是否有失偏颇?岂不闻‘礼失求诸野’?” 一股无形的压力,开始反向作用于太医署。
陈太医为人古板,却极重实证。他仔细翻阅了李薇那份条理清晰、甚至绘有工艺流程简图的“陈情表”,又检验了送来的豆麦样品,发现确属上乘,心中已信了五六分。他对王太医那种捕风捉影、急于否定的态度本就有些不以为然,如今更觉此事需慎重。
于是,陈太医向太医署正使提议,对张氏工坊的酱油进行一场公开、透明的查验,邀请京城医药行会的几位资深药师共同参与,以示公允。正使亦不愿卷入无谓纷争,尤其此事似乎已引起清流关注,便点头应允。
查验之日,设在太医署的一间敞厅。王太医本想主导局面,但陈太医坚持按章程办事。李薇作为工坊东家,被允许在场陈述。她身着素雅,举止沉静,面对一众太医和药师,不卑不亢,将酿造原理、发酵过程、品质控制等娓娓道来,重点强调“古法天然”、“日晒夜露”、“时间沉淀”,对于关键提鲜物质,她巧妙地解释为“豆麦精华经长期发酵自然转化而生,如同陈年佳酿,其味自醇”。
王太医几次想插话质疑,都被陈太医以“容李东家说完”挡回。当李薇呈上不同发酵阶段的样品,并邀请众人品鉴对比时,那循序渐进、愈发醇厚的风味变化,让不少资深药师暗自点头。这绝非投机取巧所能为,实乃功夫与时间的结晶。
最后,陈太医亲自带人对成品酱油进行了简单的性味测试(依照当时的技术条件),结果均显示其性平,味甘咸,无毒无害,与李薇所述相符。王太医提出的“添加未知物”的指控,在事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查验结束,陈太医当众宣布:“张氏工坊之‘龙凤天香’酱油,酿造得法,材质上乘,性味平和,可作调味之用。至于其安神之效,”他顿了顿,看向李薇,“乃因其味鲜甘,能开胃健脾,辅以安神食材,间接助益眠安,合乎食补之理,并非药石之功。”
这个结论,既肯定了酱油本身的安全与品质,又谨慎地将其安神效果归于食补搭配,滴水不漏,令人信服。医药行会的代表们也纷纷点头认可。
消息传出,笼罩在张氏工坊上空的阴云瞬间消散。老贵妃得知太医署的公正结论,心中疑虑尽去,对“玉露安神羹”更加喜爱。经此一事,“龙凤天香”酱油非但没有被否定,反而因其经受住了太医署的严格检验而声名大噪!“宫用特供”的名头变得更加坚实可靠。
刘理事闻讯,气得砸碎了心爱的茶盏。他苦心设计的刁难,竟成了对手扬名的垫脚石!更让他心惊的是,李薇展现出的冷静、缜密以及调动资源的能力,远超出他的预估。此女不除,必成心腹大患!
而李薇,在渡过这次危机后,并未沾沾自喜。她深知,刘理事绝不会善罢甘休,太医署内也并非铁板一块。她借着这股势头,更加稳健地拓展市场,同时开始着手一项更深远的计划——尝试改良菌种,优化工艺,进一步提升酱油的品质和稳定性。她明白,唯有掌握不可替代的核心技术,才能在这波澜云诡的京城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工坊后院,新一批酱缸在阳光下静静发酵,散发出浓郁的香气。李薇漫步其间,心中已开始勾勒下一步的蓝图。宫门已开,前路虽仍有荆棘,但视野已豁然开朗。她接下来的目标,是要让张氏工坊的招牌,不仅立于京城,更要随着漕运的船只,走向更广阔的天地。然而,她并不知道,一场源于宫廷内部、牵扯更广的风波,正在悄然向她逼近。那将是一次比商业打压和太医质疑更加严峻的考验。
喜欢儿媳揭开婆婆的秘密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儿媳揭开婆婆的秘密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