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的冬雪落得温柔,却盖不住 “融境阁” 前的热闹 —— 来自非洲阿克苏姆王国的使者埃扎纳,正与石勒共同为 “融境 - 阿克苏姆通商纪念碑” 揭幕。石碑上,左侧刻着阿克苏姆的太阳图腾,右侧刻着 “融境” 的各族图腾环绕图案,中间用汉、希腊、阿克苏姆三种文字刻着 “和平通商,共荣共生”,这是 “融境联盟” 首次与非洲国家建立正式合作,也是 “融境远谋” 向全球延伸的又一里程碑。
埃扎纳带来了阿克苏姆的特产 —— 象牙、香料和黄金,更带来了国王的嘱托:“阿克苏姆虽远在非洲,却早听闻‘融境’让不同民族和谐共处的传奇。我们希望通过通商,不仅交换货物,更能学习‘融境’的智慧,让阿克苏姆的各个部落也能和平相处。” 石勒笑着回应,将一本《融境同心录》和一套 “融境通商标准” 递给他:“这是‘融境’的经验,或许能为阿克苏姆提供借鉴。我们的合作,不止于货物,更在于理念的共享。”
通商协议的签订,让洛阳城的 “胡汉市集” 又添了新景象 —— 阿克苏姆的黄金饰品摊位前,汉人主妇与羯族姑娘一起挑选;香料铺里,鲜卑商人用 “融境话” 与阿克苏姆商贩讨价还价,偶尔夹杂着几句生硬的希腊语,却丝毫不影响交流。最受欢迎的是 “融境 - 阿克苏姆联合展台”,那里陈列着用阿克苏姆黄金与中原丝绸制作的首饰,用 “融境麦” 用非洲香料烘焙的点心,每一件展品都透着跨大陆融合的巧思。“以前总觉得非洲是遥远的传说,现在才知道,不同地方的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样的。” 一名汉人书生品尝着非洲香料点心,由衷地感慨。
与此同时,“融境” 内部的治理体系也迎来了最终完善。经过半年的试点与调整,“多元治理体系” 正式在全联盟推行 —— 在草原部落,保留游牧传统的同时,设立 “农牧协调官”,解决农耕与放牧的土地纠纷;在岭南地区,“融境分阁” 配备俚人、汉人、羯族官员,用多语言处理政务;在海外通商口岸,“融境检疫站” 与 “通商标准鉴定中心” 联动,既保障贸易安全,又简化通关流程。崔岳在 “胡汉议事会” 上总结:“‘融境’的治理,不是削足适履,而是为每一种文化找到合适的位置,让差异成为治理的活力,而非障碍。”
治理体系的完善,让各族百姓的生活更有保障。丁零部落的牧民若遇到草场纠纷,只需向 “农牧协调官” 申请调解,不必再担心因习俗不同而得不到公正处理;岭南的俚人子弟入学,“语言过渡班” 与 “文化融合课” 同步开设,既能快速适应学堂生活,又不会忘记本族传统;海外商人通关时,“通商标准鉴定中心” 的各族工匠共同评估货物,避免了因文化差异导致的价值争议。“以前觉得‘融境’只是口号,现在才知道,它真的能让我们的日子更舒心。” 一名经常往返于洛阳与波斯的羯族商人,拿着快速通关的文书,笑着说。
年轻一代对 “融境” 理念的传承,更让石勒和崔岳看到了 “融境” 的未来。“融境学堂” 的毕业季上,明远(汉)、木易(羯)、韦达(俚人)、骨都律之子(丁零)组成的 “跨族使团”,即将启程前往拜占庭 —— 他们将带着 “融境” 的文化典籍,学习西方的天文、数学,更要向拜占庭的年轻人讲述 “融境” 的故事。临行前,明远代表使团宣誓:“我们会把‘融境’的信念带到西方,也会把西方的智慧带回洛阳,让不同文明的种子,在‘融境’的土壤里共同生长。” 石勒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仿佛看到了二十年前的自己,心中满是欣慰:“‘融境’的未来,在你们身上。只要你们记得‘包容、互利、和平’的初心,‘融境’就会永远长青。”
然而,“融境远谋” 的路并未结束。拜占庭传来消息,皇帝希望 “融境联盟” 派使者参加即将举行的 “地中海文明峰会”,邀请波斯、阿克苏姆、天竺等国共同讨论跨文明合作;北方的贝加尔湖附近,新的游牧部落 “拔野古” 开始与丁零部落接触,希望加入 “融境联盟”;甚至有海外商人传言,遥远的美洲大陆有未知的文明,若能开通跨大西洋商路,“融境” 的版图将更加广阔。
石勒和崔岳站在 “融境阁” 的顶层,望着墙上不断更新的 “融境全球地图”—— 从东方的中原,到西方的拜占庭,从北方的贝加尔湖,到南方的非洲大陆,红色的商路与蓝色的航线交织,像一张巨大的和平网络,覆盖了已知的世界。“‘融境’的远谋,从来不是征服,而是连接。” 石勒轻声说,手指划过地图上的每一片区域,“连接不同的民族,连接不同的文明,连接每一个渴望和平的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