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尘汉月:乱世歌行(新篇)
第三十三章 故纸寻踪与经筒秘影
年度传承成果展的余热尚未散去,周师傅在整理祖传木箱时,意外发现了一个蒙着厚厚灰尘的紫檀木盒 —— 木盒锁扣已生锈,盒身刻着模糊的晋商水滴纹,打开后,一本泛黄的线装日记静静躺在红绸布上,封皮用毛笔写着 “周老栓草原商道手记?光绪二十七年”,正是他太爷爷当年走商时的随身日记。
“之前只知道太爷爷有账本,没想到还有日记!” 周师傅小心翼翼地翻开日记,纸张脆弱得仿佛一碰就会碎裂,上面的字迹虽有些褪色,但仍能清晰辨认。日记里除了记录商队行程、贸易往来,还多次提到一件特殊的物件 ——“胡汉合编祈福经筒”:“光绪二十七年秋,与巴特尔共编经筒,以竹为骨,羊毛为幔,筒身刻汉地《道德经》句与草原《吉祥经》文,藏于草原圣山敖包下,祈商道平安、胡汉交好……”
这段记载让周师傅心头一震 —— 此前挖掘的周记竹编坊遗址、收集的老物件中,从未提及这件经筒,而日记后续内容提到,经筒 “内置竹制卷轴,记胡汉匠人合编技艺要诀”,若是能找到经筒,不仅能填补胡汉混编技艺的历史空白,更能为 “胡尘汉月” 的故事增添关键物证。他立刻联系哈斯木与库尔曼,将日记内容拍照传过去,两人看到消息后,当天就动身赶往传承基地。
库尔曼捧着日记,手指抚过 “巴特尔” 的名字,眼眶泛红:“家族老人曾说,先祖巴特尔与周老栓曾合制一件‘神圣竹编’,却没人知道具体是什么。现在看来,就是这本日记里的祈福经筒!” 哈斯木则注意到日记中 “草原圣山敖包” 的细节:“我查过草原史料,光绪年间,中哈蒙边境有一座‘青格勒敖包山’,是当年胡商与晋商共同祭拜的圣山,经筒很可能藏在那里。”
为了确认警察下落,三人决定联合发起 “寻踪胡汉经筒” 计划,邀请蒙古国戈壁阿尔泰省的非遗传承人巴特苏赫加入 —— 巴特苏赫家族世代守护青格勒敖包山的文化遗址,对当地古商道遗迹极为熟悉。视频会议中,巴特苏赫看到日记照片,激动地说:“我们家族的《敖包守护手记》里,确实有‘汉商竹编经筒藏于敖包东麓石龛’的记载!只是多年来无人找到具体位置,现在有了周老栓的日记,或许能确定石龛的准确坐标。”
消息传到 “小小传承队”,小杰、阿力木、小雅立刻主动报名,希望作为青少年代表参与寻踪行动。“我们跟着周爷爷学了这么久胡汉竹编,现在终于有机会去找太爷爷和巴特尔先祖编的经筒,一定要去!” 小杰抱着《胡汉竹编故事册》,认真地说,“还要把寻踪过程记下来,补充到故事册里,让更多人知道这段新历史。”
出发前,众人做了充分准备:周师傅带着日记与光绪竹刀,用于比对经筒可能的工艺特征;库尔曼携带 “草原商道技艺图谱”,以便识别经筒的编织纹样;巴特苏赫则准备了青格勒敖包山的古地图与金属探测器,协助寻找石龛位置;青少年们则带着迷你竹编工具与笔记本,随时记录沿途发现的古商道遗迹。
经过两天的车程,寻踪团队抵达青格勒敖包山脚下。山脚下的牧民听说他们要寻找胡汉合编经筒,纷纷围过来提供线索 —— 一位老人说,年轻时曾在敖包东麓见过一个刻着花纹的石龛,石龛被杂草掩盖,里面似乎藏着东西;另一位牧民则拿出家里传的老铜铃,说 “这是当年商队祭拜敖包时用的,说不定经筒附近也有类似的物件”。
沿着牧民指引的方向,团队向敖包东麓进发。山路崎岖,到处是碎石与灌木丛,小雅突然指着前方一块突出的岩石:“你们看!那块岩石的形状,和日记里画的‘鹰形石’一模一样!” 众人快步走过去,果然在岩石下方发现了一个半掩在杂草中的石龛 —— 石龛高约半米,龛门刻着模糊的卷草纹与水滴纹,正是胡汉混编的典型纹样。
库尔曼用羊毛刷轻轻清理龛门的灰尘,周师傅则对照日记描述:“日记里说,石龛门有‘双纹扣锁’,需要按特定顺序推动纹样才能打开。” 他与巴特苏赫一起,按照 “先推水滴纹、再转卷草纹” 的顺序,轻轻推动龛门上的纹样 —— 只听 “咔嗒” 一声,石龛门缓缓打开,里面果然放着一个用竹丝与羊毛编织的经筒!
经筒高约 30 厘米,主体用晋商竹编技法编出镂空筒身,筒身外侧缠绕着羊毛编织的卷草纹,卷草纹间穿插着细小的竹制文字,既有汉地的 “平安” 二字,也有蒙古文的 “吉祥” 字样。周师傅小心翼翼地将经筒取出,发现筒底刻着 “周巴合制?光绪二十七年” 的墨字,与日记记载完全一致。
“找到了!真的找到经筒了!” 阿力木激动地跳起来,青少年们立刻围过来,认真观察经筒的编织细节。小雅拿出笔记本,快速画出经筒的纹样与结构:“筒身的竹编密度和周记竹编坊出土的食盒一样,羊毛卷草纹的编法和库尔曼爷爷教的‘胡族拧花法’完全相同,这就是最正宗的胡汉合编技艺!”
当天夜里,寻踪团队在敖包山脚下的牧民帐篷里,借着油灯仔细研究经筒。周师傅轻轻打开经筒的顶盖,里面果然藏着一卷竹制卷轴 —— 卷轴上用毛笔与蒙古文两种文字,详细记录了胡汉合编经筒的技艺要诀,包括 “竹丝劈制的‘三细法’”“羊毛染色的‘草木染配方’”“纹样编织的‘双经纬法’” 等,都是此前从未发现的清代胡汉混编核心技艺。
巴特苏赫看着卷轴,感慨地说:“这卷技艺要诀,是中哈蒙三国文化交融的珍贵遗产!当年周老栓与巴特尔编经筒,不仅是为了祈福,更是为了把胡汉技艺的精髓流传下来。现在我们找到经筒,就是要把这份遗产好好保护、传承下去。”
月光洒在帐篷里,经筒上的竹丝与羊毛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仿佛在诉说着百年前胡汉匠人共同编织的心愿。周师傅握着经筒,看着身边的匠人伙伴与青少年们,突然明白:“胡尘汉月” 的故事,永远有新的篇章等待发现;而他们的寻踪之旅,只是这段新故事的开始 —— 接下来,还有经筒的修复、技艺要诀的解读、跨国传承的实践,还有更多关于胡汉文明交融的秘密,等着他们去探索、去守护。
喜欢胡尘汉月,乱世歌行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胡尘汉月,乱世歌行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