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尘汉月:乱世歌行(新篇)
第三十七章 基金启研学与典籍传世
初夏的汉胡竹编文化展馆,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胡汉竹编传承基金” 首批研学活动正式启动,来自中哈蒙三国的 30 名青少年学员,带着对胡汉竹编文化的好奇,开启了为期 20 天的 “非遗研学之旅”。这批学员中,既有蒙古国草原竹编合作社牧民的孩子,也有哈萨克斯坦巴特尔家族的后代,还有中国晋商故里的中小学生,他们将通过 “技艺学习 + 遗址探访 + 文创实践” 的模式,深度感受胡汉文明交融的魅力。
研学第一课,周师傅带着学员们走进经筒修复展厅,亲手触摸复刻的 “胡汉合编祈福经筒” 模型:“百年前,我的太爷爷周老栓与巴特尔先祖,用竹丝和羊毛编织经筒,祈愿胡汉交好;现在,你们要带着这份心愿,学习他们的技艺,传承他们的情谊。” 库尔曼则拿出家族传的羊毛混编工具,教学员们纺织 “胡汉青” 羊毛线:“你们看,这羊毛线要捻三转才够韧,就像胡汉情谊,要经过时间的打磨才够深厚。”
研学活动的重头戏,是重走 “青格勒敖包山经筒寻踪路线”。学员们背着便携竹编工具包,沿着当年寻踪团队的足迹,徒步前往草原圣山。在敖包东麓的石龛前,巴特苏赫给学员们讲述了经筒发现时的场景:“当时石龛被杂草掩盖,我们顺着周老栓日记里的‘鹰形石’标记,才找到这个藏着百年秘密的石龛。” 蒙古国学员策仁道尔吉的女儿阿古拉,还在石龛旁采集了蓝刺头标本,她说:“要把标本带回合作社,教妈妈用它染出更美的‘胡汉青’。”
在草原营地,学员们分组开展 “胡汉合编实践”—— 中国学员教大家劈竹丝、编水滴纹,哈萨克斯坦学员传授羊毛拧花技法,蒙古国学员则带来草原传统的草木染配方。12 岁的中国学员小宇与哈萨克斯坦学员阿丽玛合作,编出了一个 “迷你经筒挂件”:小宇用螺旋竹丝工艺做筒身,阿丽玛用 “胡汉青” 羊毛线编卷草纹,挂件底部还刻上了中哈双语的 “友谊” 字样。“这是我第一次和外国小伙伴一起编竹编,” 小宇举着挂件兴奋地说,“以后要和阿丽玛经常视频,一起创作更多作品。”
研学活动期间,国际竹编技艺联盟召开年度理事会,正式决定新增 “民生赋能” 专项,将蒙古国草原竹编合作社的成功经验,推广到更多有需要的地区。专项计划首批选定肯尼亚、乌兹别克斯坦两个试点 —— 肯尼亚试点将由姆瓦玛卡带领,把胡汉混编的 “螺旋竹丝工艺” 与棕榈叶编织结合,帮助当地农民开发高附加值的编织产品;乌兹别克斯坦试点则聚焦传统丝竹混编技艺的改良,通过 “便携工具包 + 电商培训”,让游牧民实现 “迁徙中创收”。
“非遗不仅要保护,更要让它成为改善民生的力量,” 联盟主席周师傅在理事会发言中说,“蒙古国合作社的牧民通过竹编增收,就是最好的例子。我们希望通过‘民生赋能’专项,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技艺的价值,让胡汉交融的‘共享’理念,惠及全球更多手工艺人。” 会后,肯尼亚与乌兹别克斯坦的非遗代表立刻前往蒙古国草原竹编合作社考察,学习 “便携工具包设计”“线上店铺运营” 等经验,为试点落地做准备。
与此同时,周老栓的《草原商道手记》与胡汉合编经筒的《技艺要诀卷轴》,经过中哈蒙三国专家的联合整理,正式合编出版为《胡尘汉月:胡汉竹编技艺典籍》。典籍分为 “日记卷” 与 “技艺卷” 两部分:“日记卷” 完整收录了周老栓日记的原文与白话译文,还配上了经筒寻踪、商道遗址的实景照片;“技艺卷” 则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拆解了 “螺旋竹丝工艺”“胡汉青草木染”“双经纬编织法” 等核心技艺,甚至附上了工具制作图纸与材料配比表,成为全球首部系统记录胡汉竹编技艺的专着。
典籍首发式上,中哈蒙三国文化部门负责人共同为典籍揭幕。蒙古国文化部长评价道:“这部典籍不仅是技艺的总结,更是三国文化友谊的见证。它让我们看到,百年前的胡汉匠人用手艺连接彼此,百年后的我们用典籍延续这份连接。” 首发式后,典籍很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丝路非遗保护推荐书目”,并翻译成英、法、日三种语言,在全球发行。
研学活动结束时,学员们将自己的创作作品汇总,在展馆举办了 “青少年胡汉合编成果展”。展品中,既有复刻的迷你经筒,也有融入现代元素的竹编台灯,还有用 “胡汉青” 羊毛线编织的挂毯。阿古拉的作品《草原经筒》,用蓝刺头染制的羊毛线,编出了敖包山与经筒的图案,获得了 “最佳传承奖”。“我要把这个作品送给周爷爷,” 阿古拉说,“还要把研学学到的技艺教给草原上的小伙伴,让更多人知道胡汉竹编的故事。”
夕阳下,周师傅站在成果展的展台前,看着学员们的作品与身旁的《胡尘汉月:胡汉竹编技艺典籍》,心中满是感慨。他伸手翻开典籍,周老栓日记里 “胡汉交好,世代相传” 的字迹映入眼帘,与展台上孩子们的作品相映成趣。他知道,“胡尘汉月” 的故事,早已不是一个人的记忆,也不是一个国家的历史 —— 它是中哈蒙三国共同的文化财富,是全球非遗传承的生动范例,更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永恒篇章。
未来,会有更多青少年通过研学活动走进胡汉竹编的世界,会有更多国家通过 “民生赋能” 专项实现技艺脱贫,会有更多人通过《胡尘汉月》典籍了解这段跨越百年的情谊。而那只胡汉合编的祈福经筒,会像一盏明灯,永远照亮不同文明彼此理解、彼此成就的道路,让 “胡尘汉月” 的光芒,永远闪耀在人类文化传承的星河中。
喜欢胡尘汉月,乱世歌行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胡尘汉月,乱世歌行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