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漫过议事厅的雕花窗棂,在青砖地面投下格纹光影。长条木桌案上,铺开的宣纸墨迹未干,"华夏卫"三个大字笔力遒劲,墨色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泽。天宇指尖轻叩案沿,目光扫过围坐的众人——李秀成端坐左侧,指尖捻着胡须;阿武、小马、小豆子等分列两侧,神色间带着按捺不住的郑重。
"诸位觉得这名号如何?"天宇的声音打破寂静,案上的铜炉飘出袅袅檀香,混着砚台里的墨香,生出几分肃穆之气。
李秀成率先颔首:"华夏二字,既含故土之念,又有凝聚之意;卫者,护卫、卫道也。既点明职责,又立住根骨,好。"他拿起案上的狼毫,在"华夏卫"旁添了个注解,"核心护卫需护得家宅安稳,战略机动要冲得破重围险地,这双重职能,得在名号里藏着底气。"
阿武挠了挠头,粗声粗气道:"听着就比'护卫队''联防营'带劲!上次跟码头那帮混混对峙,报出名号就得镇住他们——'我们是华夏卫的',想想就提气!"
众人都笑了,议事厅的气氛松快不少。天宇示意大家静一静,将另一张草拟的编制图推到中央:"名号定了,编制得跟上。参照前朝三大营、戚家军的编制传统,我琢磨着先按万人规模搭骨架,哪怕现在人少,架子得支起来,才好慢慢添肉。"
图纸上,"华夏卫"三个字居中,下设五大方块,分别标注着"步兵营弓手营火器营工兵营机动营"。每个方块下又细分出小队,像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万人是不是太多了?"小马皱起眉,"咱们现在满打满算才三十来号人,扩到万人,粮草、武器哪来?"
"谋事要远。"李秀成指着图纸上的"步兵营","你看戚家军初建时才三千人,可编制按万人设,每个哨、每个队的职能都写得明明白白,后来扩编才没乱了阵脚。咱们现在定万人架构,不是让立马招满,是先把'谁该干什么'说清楚。"他顿了顿,笔尖点在"步兵营"下的"刀牌队长枪队","刀牌手护阵脚,长枪兵突敌阵,弓手营负责远程压制,火器营得跟上时代,工兵营修工事、架桥梁,机动营骑马送信、袭扰敌后——这才叫专业分队,各司其职,不乱套。"
天宇补充道:"每个营设校尉一名,队设队正一名,层层节制。比如步兵营校尉统辖五个队,每队五十人,配刀牌手二十、长枪兵三十,遇战时按'前枪后牌'列阵,这都是前朝验证过的有效打法。"
小豆子捧着图纸,手指在"工兵营"上画圈:"那我们工兵营,是不是得学筑城、修械、造火器?上次修了望塔,我总觉得手法太糙,要是有专门的图谱照着学就好了。"
"这个我来办。"李秀成从怀里掏出个油布包,里面是几本线装书,"这是我当年收藏的《武备志》《纪效新书》,里面有筑城法、修械图,你们工兵营先抄录下来,人手一本照着练。"
编制细节越议越细:
- 步兵营:设3000人,分刀牌队、长枪队、狼筅队,侧重近战与阵列;
- 弓手营:设2000人,分长弓队、短弩队,长弓远程压制,短弩近战补位;
- 火器营:设1500人,分火枪队、火炮队(暂配小型佛郎机),逐步添置新火器;
- 工兵营:设1500人,分筑造队、修械队、信号队,掌工事与装备维护;
- 机动营:设2000人,分骑兵队、斥候队,骑兵负责奔袭,斥候专司侦查。
"建队原则得立在前头。"天宇提笔蘸墨,在图纸顶端写下八个大字:"忠诚为先、能战为要"。
"忠诚怎么算?"阿武追问,"总不能光靠嘴说。"
"得有试金石。"李秀成接过话,"入队先立誓,违背者按军法处置;每月查一次家眷动向,家眷安置在营区附近,既是照应,也是约束——但绝不能拿家眷当人质,那是下三滥的法子。"
天宇点头:"可以设'忠义簿',记功也记过。立大功者,不仅赏银,还把名字刻在营区的石碑上;犯小错的,罚去伙房帮厨;背主叛逃的,追杀千里,绝不姑息。"
"能战为要"的标准更具体:步兵营刀牌手需能举盾冲刺百步不歇,弓手营长弓手需百步穿杨,火器营火枪兵需三发速射且中靶,工兵营需一日内搭起可容百人的营帐,机动营骑兵需日行百里。达不到的,降级为辅兵,辅兵再不合格,逐出队伍。
"主官人选,我推荐李秀成李大哥。"天宇的目光落在李秀成身上,"李大哥熟兵法、善统御,由你任华夏卫统领,统筹筹备,我全力支持。"
李秀成没有推辞,起身抱拳道:"既然诸位信我,我便接下。但有三事需言明:一,治军要严,赏罚分明,哪怕是天宇兄弟的人犯了错,也照罚不误;二,粮草军械得优先供应,不能让弟兄们饿着肚子打仗;三,凡重大决策,需议事厅共同商定,我绝不独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