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旭啊,你师傅,我一大爷,平时都是怎么教导你的?
让你要尊敬老人、体谅老人,凡事多为老人着想。
这可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啊!
你想想看,哪有做小辈的不孝顺老人的道理呢?只有我们做小辈的做得不够好,哪有老人会犯错的呢?
你老娘,我张大妈辛辛苦苦把你养大,容易吗?你可不能没良心啊!你看看你,还跑出去吃独食,这像话吗?
你就不怕以后你的孩子也这样对待你吗?到时候你可就知道滋味了!”
就在这时,易中海不知道从哪里突然冒了出来,他接过话头说道:“晨光说得对,东旭啊,你可得听进去。
你要知道,孝顺老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以后可得好好对你妈,要懂得孝敬老人,这样你才能算是个好孩子!”
宋晨光的这番话,让易中海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可以说,这些话简直就是说到了他的心坎里去了。
“一大爷,我……”
贾东旭刚想解释,却突然觉得一阵委屈涌上心头。
他心想,自己的老娘不出去工作,家务活也不干,一天到晚光吃饭就得吃三斤粮食。
他偶尔出去吃顿好的,又有什么错呢?
“东旭,你给我好好听着!”
贾张氏支棱起来了,眼睛瞪着贾东旭。
她也就是心里不是滋味,儿子竟然撇下她自己出去吃独食。
不管咋样,下馆子也得带上她啊!
易中海见状,连忙趁热打铁,也就贾东旭自从娶了媳妇以后太不听话了。
他作为院子里的一大爷,同时也是贾东旭的师傅,觉得自己有责任教育一下贾东旭。
于是,他清了清嗓子,语重心长地说教起来:“东旭啊,老人的话你可一定要放在心上啊……”
“是,是.......”
贾东旭站在那里想反抗,但不能啊,一大爷说教的让他心虚了。
宋晨光是真心想兄弟学好的,随后就把战场留给了易中海。
跟着就领着秦淮茹他们走路去了王府井,就当饭后消食。
等到了垂花门他还是忍不住的扭头一看,就见易中海唾沫横飞。
那无处安放的道德之力都灌输给了他东旭兄弟。
他是真心拿贾东旭当兄弟,就不该早早的挂在墙上。
怎么着也得跟他一起看尽京城的繁华吧!
..............
一行人兴高采烈地朝着王府井走去。
一路有说有笑,好不热闹。
当他们路过北兴桥时,突然听到有人在呼喊。
原来是粮店的曾大爷,他站在粮店门口,笑容可掬地向他们招手。
宋晨光见状,连忙让媳妇和傻柱在外面稍等片刻。
“宋会计,你可算来了!”
曾大爷热情地迎上前去把人给请进了粮店。
“嗨,曾大爷,您别这么客气,您可是看着我长大的,叫我晨光就行啦。”
宋晨光笑了笑,但也没瞎说,从他记事起,粮店就在这里。
不过听人说,曾大爷好像是给人做了上门女婿。
曾大爷连连点头,笑着说:“好好好.......”
两人闲聊了几句后,曾大爷切入了正题,说:“晨光啊,我有件事想跟你打听一下。
听说你院里的何大清开了家饭店,他店里不是要用粮食吗?你看能不能让他到我这店里来进货呢?”
宋晨光听后,稍稍愣了一下,随即回答道:“大爷,您说的是这件事啊……”
他顿了顿,接着说:“这恐怕不太好办,老何那饭店已经找了别人送货,要是突然换人,可能会有些麻烦。”
他倒是知道现在粮食还算充足,但是等到开春以后,情况就不同了,青黄不接,才难受。
“麻烦是有点麻烦,但是我不是想着都是熟人,可以卖便宜点。”
曾大爷搓着手,他知道何大清跟宋晨光是一个院子人。
如果让他去说的话,这单生意肯定能成。
“能便宜多少,你能卖多少出来?”
宋晨光琢磨明白了,他正好打算屯粮食。
这要是一次能攒个几千斤,以后养孩子也不用愁了。
“价钱好商量,至于量的话,肯定是想多卖点。”
曾大爷算了算,那饭店早晨还卖包子馒头,粮食消耗量大,这要谈成了,能赚不少钱。
“那你给送五千斤白面过去吧,老何店里正好要采购。”
宋晨光想了想,五千斤也不是很多,其实还是不够,但有了这些打底,以后过日子就不用慌了。
“多少,五千斤?不是,哪个店能消耗这么多粮食?”
曾大爷有点懵,这不会是这小子又犯懒了,不想去问吧?
“曾大爷,这事你就甭管了,店里消耗大,一个月就得两千多斤,也就两个月就能用完。
按照市场价,下周一你给送到蜀香楼去,货到付款,但是时间要在九点钟以后,不能在上客人的时候送过去。”
他这里先屯五千斤白面,后面再想办法采购一些就行了,原本饭店就要用白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