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国那句“很大胆!”,在安静的办公室里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在窦清瑶紧缩的眉头和刘建国深邃的目光中无声地扩散开来。
窦清瑶终于从复杂的心算中抬起头,脸色依旧凝重,但眼神中多了一丝决断:“刘总,罗经理的数据和分析……触目惊心。每月 3%产值以上的材料浪费,加上效率低下导致的隐性成本,数额巨大!如果他的绩效激励方案真能激活效率,减少浪费,从成本控制的角度看,这笔专项奖金投入……可能是有产出效益的,甚至可能覆盖投入。”她刻意强调了“可能”二字,财务的谨慎让她无法打包票。
她话锋一转,直视罗明,语气严肃:“但是,罗经理,这个方案风险极高!第一,资金来源:集团节点奖励是预期收入,能否提前预支?预支多少?存在不确定性。公司专项拨款,需要上党委会,程序复杂,且额度有限。第二,政策风险:打破现有薪酬结构,设立高额专项奖,极易引发其他项目部和公司其他部门人员的攀比和不满,破坏整体平衡,引发不稳定因素!第三,执行风险:考核标准是否科学?分配是否公平?会不会引发新的矛盾?如果钱花了,进度没上去,或者安全质量反而出问题,谁来负责?如何向集团、向公司交代?”她一连串的问题,直指要害。
罗明早有准备,他迎上窦清瑶审视的目光,声音沉稳:“窦处长的问题非常关键。”
“关于资金来源:恳请刘总和窦处长与集团沟通,说明常青花园的特殊情况和我们的改革决心,争取将部分节点奖励前置支付作为‘改革启动资金’。同时,我建议,专项奖金池可以设计为‘滚动激励’模式,前期公司或集团投入一部分作为启动资金,后续从因效率提升、浪费减少而节约的成本中按比例提取补充,形成良性循环。这样既能减轻公司一次性投入压力,也能让工人看到‘干得好、省得多、奖得更多’的直接关联。”
“关于政策风险:此专项奖金仅限常青花园项目部内部,明确为‘项目攻坚特殊激励’,与公司常规薪酬体系脱钩。强调其‘特殊性’、‘临时性’和‘目标导向性’。同时,制定极其透明、量化、基于客观数据的考核和分配规则,经公司批准后公示,接受监督,最大限度减少人为操作空间和攀比口实。”
“关于执行风险:考核标准由生产队主导拟定,技术处、安全处、工程处(督导组)共同参与审核,确保科学、可操作。分配方案由生产队根据考核结果提出建议,项目部班子(肖荣、路烨、我)审核,报公司财务、人事备案后执行。我作为生产队长,负主要执行责任!若因方案执行不力或考核不公引发问题,我承担首要责任!若钱花了,安全质量出问题,进度上不去,我罗明第一个引咎辞职!”
罗明的回答条理清晰,有解决问题的思路,更有破釜沉舟的担当。他将责任牢牢地扛在了自己肩上。
窦清瑶沉默了。罗明的补充方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她的部分顾虑,尤其是“滚动激励”和“责任捆绑”的思路。但巨大的风险依然存在。她看向刘建国,等待他的最终拍板。这已经不是单纯的财务问题,而是涉及公司战略和人事改革的重大决策。
刘建国的手指依旧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笃笃”的轻响,这声音在此刻显得格外漫长。他锐利的目光在罗明坚毅的脸庞和窦清瑶忧虑的神情之间反复逡巡,眉头也渐渐拧了起来。办公室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每一秒都像被拉长了许多。
他一会儿像是在权衡罗明方案中那诱人的潜在效益,一会儿又像是被窦清瑶提出的风险点所困扰。罗明那破釜沉舟的决心让他动容,可一旦失败,所引发的连锁反应——集团的问责、公司内部的动荡、沈琛一系的反扑……每一项都足以让他这个刚站稳脚跟的总经理焦头烂额。他想起了上任时的誓言,也想起了集团对常青花园项目的不满,更想到了公司积弊已久的沉疴。这一步棋,实在太险了。
罗明和窦清瑶都屏息等待着,看着刘建国脸上变幻不定的神色,心中各有忐忑。
终于,刘建国停下了敲击桌面的手指,身体也缓缓靠回了椅背,长长地、无声地吁出了一口气。他的眼神依旧复杂,带着犹豫,带着挣扎,最终化为一种深深的疲惫。
“罗明,你的方案……”刘建国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很有想法,也很有魄力。你的担当,我看到了。”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窦清瑶:“清瑶,你提出的风险,也都切中要害,必须严肃对待。”
最后,他的视线落回罗明身上,语气沉重地说:“这个事情……太大了,牵扯太多,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定下来的。它关系到项目的成败,也关系到公司的稳定。”
罗明的心猛地一沉,握着文件袋的手指紧了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