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荏苒,又是两年寒暑。
当后山的第一缕晨曦穿透薄雾,照在瀑布下的那道小小身影上时,墨寒已然十一岁。
这两年里,他如同一块浸入清泉的璞玉,在《沛元诀》和《药理总纲》的双重洗涤下,愈发显得内蕴光华。
他的身材抽高了不少,褪去了最后的婴儿肥,眉宇间少了几分稚气,多了几分同龄人远不能及的沉稳与坚毅。
此刻,他盘膝于瀑布冲刷的巨石之上,周身水汽氤氲。
随着他独特的呼吸吐纳,一股股远比一年前更加凝练雄浑的劲力在他体内流转不休。
忽然,他双目一睁,身形未动,一股无形的力场却以他为中心猛然扩散开来!
“哗啦!”
身周三尺之内,无论是飞溅的水珠,还是飘零的落叶,都在瞬间被一股柔和而又不可抗拒的力量排开,形成了一片诡异的干燥区域。
外劲,圆满!
他从巨石上一跃而下,稳稳地落在湿滑的苔藓上,双脚如同生了根一般,纹丝不动。
一年前那块被他打出寸深拳印的岩石,如今上面已是密密麻麻布满了深浅不一的印痕,最深的一个,已然超过三寸!
这代表着他如今随手一击,便有近千斤的巨力。
“阿弥陀佛。”
圆觉的身影不知何时出现在不远处的老松下,他看着墨寒,眼中是毫不掩饰的欣慰与赞叹。
两年的时间,从外劲小成到圆满,这速度已是骇人听闻。
更让他满意的,是墨寒那扎实得如同磐石般的根基,以及那份因医理而生的、对力量的深刻理解。
“师父。”墨寒收敛气息,快步上前,恭敬行礼。
“不错。”圆觉点了点头,他看向一旁同样闻声而来的净明,“净明,为师两年前说过的话,还记得吗?”
净明早已被墨寒刚才展露的实力惊得心头震动,闻言立刻回神,脸上是抑制不住的激动和喜悦:
“弟子记得!师父说过,待小师弟十一岁,便由我来教他武学招式!”
“去吧。”圆觉含笑颔首,“记住,用心教。”
“是,师父!”净明郑重应下,拉起墨寒的手,大步走向后院的演武场,声音洪亮,
“师弟,从今天起,师兄我可要对你严厉起来了!”
墨寒的心脏砰砰直跳,一股热血直冲头顶。
他终于可以学习那些在心中向往已久的,真正能够用于搏杀对敌的武学招式了!
演武场上,净明收起了平日里的憨厚笑容,神情变得严肃无比。
“师弟,我归缘寺武学,根基在于少林。
今日,我便传你入门拳法——罗汉拳。”净明双脚一错,摆开一个沉稳的架势,气息陡然一变,如同一尊怒目金刚。
“师兄,为何名为罗汉拳?”墨寒好奇地问,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净明的每一个细微动作。
“相传,此拳法是古时高僧观摩寺中十八罗汉塑像,感其形,悟其意,从而创出。”
净明沉声解释道,“它看似大开大合,刚猛有力,但其内里,却蕴含着佛门的慈悲与智慧,讲究‘形意合一’,而非一味猛打。”
说罢,净明开始一式一式地演练。
“第一式,罗汉举鼎!”
他双臂上抬,力贯双臂,仿佛真的托举着千钧巨鼎,每块肌肉都贲张起来,充满了爆炸性的力量感。
“第二式,金刚怒目!”
拳出如风,带着一股一往无前的威猛气势,直击前方。
……
净明演练得一丝不苟,口中同时讲解着每一式的发力技巧、气血运转的法门。
墨寒站在一旁,看得如痴如醉。
他那被医理和《沛元诀》开发到极致的悟性,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净明师兄的讲解,在他耳中被自动分解成了筋骨的配合、气血的流向、劲力的传递。
别的新手学拳,是依葫芦画瓢,学其形。
而墨寒,却是在第一眼,便能透过招式的“形”,直接窥探到其内在的“理”。
一套十八式的罗汉拳,净明只演练了三遍,墨寒便已将所有招式牢牢记在心中。
当他自己开始练习时,更让净明震惊的一幕发生了。
墨寒打出的第一遍,虽然还略显生涩,但一招一式都有模有样。
到了第二遍,他便已经能将《沛元诀》那厚重的外劲融入拳法之中,拳风呼啸。
到了第三遍,他出拳之时,已经隐隐带上了一丝净明所说的“意”!
那不仅仅是模仿,而是他通过自己对身体的理解,对拳理的领悟!
不到四个月,演武场上,墨寒一套罗汉拳打下来,已是虎虎生风,刚猛之中不失沉稳,一拳一脚,皆引动空气发出沉闷的爆响。
其威势,竟已不输于浸淫此拳法多年的净明。
“师弟……你真是个怪物。”
净明看着收拳而立,气息沉稳的墨寒,半晌才从嘴里挤出这么一句话。
他由衷地赞叹,心中没有半分嫉妒,只有纯粹的喜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