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带式犁地机?”
陆正国眉头微不可察地一蹙。
他是军人,懂枪炮,懂战略,但对农用机械…
确实不在行。
他听说过拖拉机,但履带式的?还要能翻地?
沈棠看出了陆正国眼中的疑虑。
她没有解释,而是直接展开了第一张图纸,铺在宽大的办公桌上。
这是一张整体概念图。
图纸上,清晰地画着一台结构紧凑、线条硬朗的履带式机械!
它比常见的东方红拖拉机小了一大圈,
底盘是两条宽厚的履带,驾驶室小巧而封闭,
后面连接着一个可升降、可调节深浅的多铧犁具!
整体设计充满了工业美感和实用主义!
“这是设计概念。”
沈棠指着图纸,声音平稳,
“它体积小,重量轻,适合红旗大队那种丘陵、小地块的地形。履带设计,抓地力强,泥泞、坡地都能走。封闭驾驶室,保护驾驶员。后面挂载的犁具,可以升降调节,适应不同土质和耕作深度。”
陆正国看着图纸,眼神中的审视渐渐被一丝惊讶取代。
他虽然不懂具体技术,但这张图画的太专业了!
结构清晰,比例精准,细节到位!
完全不像一个知青能画出来的东西!
他不由得抬头,再次深深看了沈棠一眼。
沈棠没停,又展开了第二张图纸。
这是传动系统和液压升降机构的局部放大图!上面标注着齿轮、链条、液压油缸…结构复杂而精巧!
“这是核心部分。”
沈棠指着复杂的齿轮组和液压原理图,
“采用小型柴油机驱动,通过变速箱和链条传动到履带。犁具的升降和角度调节,采用液压系统控制,操作省力,精度高。”
陆正国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液压系统?
这玩意儿在军用装甲车上才用!
用在犁地机上?
成本得多高?技术难度多大?
他忍不住开口,声音带着质疑:
“沈棠同志,这个设计…想法很好。但是,液压系统?小型柴油机?这些…成本和技术要求都很高!用在犁地机上,是否…过于超前了?而且,军工研究院的资源,主要是为国防服务…”
“陆参谋长,”
沈棠打断了他,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我知道军工研究院的使命。但国防的基础是什么?是粮食!是吃饱肚子的老百姓!红旗大队被洪水毁了,如果明年春耕还靠人拉肩扛,粮食产量上不去,老百姓饿肚子,何谈稳定?何谈发展?”
她指着图纸:
“这台机器,如果能造出来,效率是人力的几十倍!它不仅能翻地,稍加改装,还能播种、中耕、甚至运输!它解放的是最宝贵的劳动力!提高的是最根本的粮食产量!这难道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国防’吗?”
她顿了顿,眼神锐利地看着陆正国:
“至于成本和技术…图纸我出,核心技术我提供指导!军工研究院只需要提供材料、加工能力和部分技术支持!造出来,第一批机器,优先供应红旗大队!名字我都想好了——‘红旗’牌!它属于这片土地!它带来的效益,将远远超过投入的成本!”
陆正国沉默了。
他看着眼前这个脸色苍白、眼神却如同燃烧着火焰的年轻女子,看着她铺在桌上的、远超他想象的精密图纸,听着她掷地有声的话语…
他不得不承认,他被说服了一部分。
这图纸的价值,这思路的前瞻性…确实惊人!
但兹事体大,他不敢贸然决定。
他沉吟片刻,
沉声道:“沈棠同志,你的想法…很有魄力。但这涉及到重大资源调配和技术攻关,不是我一个人能决定的。”
他拿起桌上的保密电话,
拨通了一个号码:“喂?老陈吗?你立刻来我办公室一趟!还有,通知技术处的王工,农研院的李教授,让他们以最快速度赶过来!有重要事情!”
放下电话,
陆正国看向沈棠和陆铮:
“政委和专家马上就到。沈棠同志,你先休息一下。陆铮,带沈棠同志去小食堂吃点东西,等会儿再过来。”
陆铮立刻应道:“是!”
他转向沈棠,声音不自觉地放轻了些:
“走吧,先去吃点东西。你身体还没好利索。”
沈棠点点头,收起图纸,跟着陆铮离开了气氛凝重的办公室。
军区小食堂。
比起大食堂的喧闹,小食堂安静许多,只有零星几个军官在用餐。
陆铮找了个靠窗的安静位置。
“想吃什么?”
陆铮拿着菜单,问道。
他看着沈棠苍白的脸,想起她刚经历过大病,又一路奔波,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随便,清淡点就行。”
沈棠没什么胃口,但也不想拂了他的好意。
陆铮没再问,
直接对窗口的炊事员说:
“一份病号饭,小米粥,煮得烂点。一份清炒白菜,少油少盐。再…加个鸡蛋羹,要嫩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