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神总部的晨会上,行政助理抱着一个烫金封套的文件快步走进会议室,打破了陈凡对Q4物流扩张计划的部署:“周瑶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公函,说是急件!”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周瑶身上——她正低头核对冷链补贴的财务报表,闻言抬头时,耳尖还带着惯有的浅红,手指下意识地捏了捏笔杆,那是她紧张时的小习惯。
封套上“国家现代物流发展智库”的鎏金字样格外醒目,周瑶拆开时指尖微颤,抽出的聘用函上盖着鲜红的公章:“聘请周瑶同志为国家现代物流发展智库物流政策顾问,任期两年,主要负责物流金融风险防控、企业社会责任与物流协同机制研究。”落款日期是三天前,附件里还夹着一张下周的研讨会邀请函,主题是“县域物流网络建设与民生保障”。
“我的天!瑶瑶你成国家顾问了!”林晓第一个跳起来,凑过去抢过聘用函反复翻看,“我就知道你当年放弃投行offer读物流博士是对的!上次你写的《公益物流协同模型——以凡神基金会为例》,我就说能上国家级期刊,果然被智库盯上了!”刘敏也笑着点头:“你之前帮刘氏冷链设计的‘冷链成本对冲方案’,去年还被行业协会评为标杆案例,这下算是实至名归。”
周瑶把聘用函平放在桌上,指尖反复摩挲“政策顾问”四个字,眼里的光忽明忽暗——那不是单纯的喜悦,更掺着几分底气不足的忐忑。三年前她刚到凡神时,是连物流调度表都要对着词典啃半天的“迷糊甜妹”,第一次给陈凡做财务分析,把“配送损耗率”算成“仓储周转率”,红着脸躲在茶水间哭了半小时。而真正让她攥紧“敲门砖”的,是去年那个蹲在云南普洱爱心驿站的雨夜。为了写《公益物流协同模型》,她跟着苏萌萌的团队驻站一周,每天凌晨五点跟着骑手去茶山收茶,深夜趴在驿站的旧桌子上统计数据,把“驿站代销减少30%运输损耗”的实证数据,一个个敲进论文里。有天暴雨冲断山路,她抱着账本在泥里跑了两公里,就为了核对当天的茶叶配送量。此刻指尖触到的烫金字体,烫的是那些浸着汗水的实战记忆,可一想到要站在学界泰斗面前发言,耳尖还是控制不住地泛红,手指下意识捏紧了桌角的笔杆。
陈凡拿起聘用函仔细看了一遍,脸上露出郑重的笑容:“这不是周瑶个人的荣誉,是凡神模式被国家层面认可的证明。”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会议室里的众人,“我们做物流,从来不只是送包裹、赚差价。凡神的日均800万单配送数据,覆盖全国的网络布局,还有和公益、冷链的协同经验,本身就是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的缩影。周瑶能成为顾问,是让凡神的实践,真正变成影响行业的政策参考。”
当天下午,凡神家族的微信群就被周瑶的聘用函照片刷了屏。苏萌萌发来一个举着奖杯的卡通表情包:“瑶瑶姐太厉害啦!以后我们基金会的公益物流方案,可得请你给把把关,争取也成为政策试点!”张婷刚结束新加坡门店的视频会议,立刻发了个大红包:“等我回去给你庆功!以后‘婷鲜冷链’要扩张,还得靠你提前透透政策风向呢!”白月则严谨地回复:“我已经帮你查了智库的保密条例,凡神的核心数据可以作为案例引用,但涉及系统算法的部分需要脱敏,我整理好细则发你。”
周瑶抱着手机回复消息时,陈凡敲了敲她的办公桌,递过一份文件夹:“这是系统整理的《凡神物流关键实践案例集》,从县域配送网点建设到物流金融风险控制,共12个模块,都做了脱敏处理。”他翻开第一页,指着“2023年县域物流覆盖率提升计划”的数据,“这里面有我们在18个省份的试点经验,你带去智库,比空泛的理论更有说服力。”周瑶接过文件夹,发现每页都有陈凡用红笔标注的重点,眼眶突然有些发热——她知道,这份荣誉的背后,是整个凡神生态圈的支撑。
晚上回家,周瑶把聘用函摆放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旁边是她的博士学位证书和第一次给凡神做的财务报表复印件。她打开电脑,重新修改下周研讨会的发言稿,把凡神在江城的“中心店+卫星驿站”模式数据补充进去,又加了苏萌萌基金会在云南山区的物流扶贫案例。窗外的凡神总部大楼灯火通明,她突然明白,自己要走的路,早已不是单纯的学术研究,而是架起一座“企业实践”与“国家政策”之间的桥梁。
周六上午,周瑶穿着一身藏蓝色的西装套裙,站在国家行政学院的会议室门口,深吸了一口气。手里的发言稿被她攥得有些发皱,里面夹着三张写满备注的便签——那是她昨晚熬到凌晨,把凡神的案例数据重新核对了三遍的成果。会议室里已经坐了不少人,她扫了一眼名单,有清华大学物流学院的李院士,有交通运输部的王司长,还有几位常年在《经济研究》发表论文的学界泰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