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发酵的第四十八小时,舆论的火山口已经到了喷发的边缘。水军和不明真相的愤怒将“星火”的评分刷低,卸载量出现小幅攀升,质疑的声音如同乌云压顶。
就在这片喧嚣达到顶峰时,“星火”官方账号突然发布了一条简洁的公告。公告没有冗长的辩解,只有一行字和一个链接。
「今晚八点,直播间,代码说话。」
链接指向一个精心布置的虚拟演播间。背景是简洁的科技蓝,正中央只有一张放着三台显示器的办公桌。
公告一出,原本嘈杂的网络瞬间静了一瞬,随即爆发出更大的声浪。质疑的、期待的、看热闹的,无数目光聚焦过来。
晚上八点整,直播间画面亮起。林枫坐在办公桌后,穿着那件熟悉的、洗得有些发白的深色T恤。他没有看镜头,目光专注地盯着面前的屏幕。王海坐在他侧后方,神情紧张中透着一丝亢奋。
“我是林枫。”他开口,声音透过麦克风清晰地传出来,平静得听不出一丝波澜,“关于最近针对‘星火’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的质疑,我将在这里进行公开说明和验证。”
没有开场白,没有客套话,直接切入核心。
他首先调出了那份被水军奉为“圣经”的伪造技术分析报告,将其投放在主屏幕上。
“这份报告,指出我们V3.4版本的‘用户行为分析模块’存在三个所谓‘高危漏洞’。”林枫语气平淡,手指在键盘上敲击几下,调出了“星火”真实的、对应版本的源代码文件,旁边是完整的版本控制日志。“首先,报告引用的API接口,在我们V3.2版本就已经废弃。其次,报告中标注的‘敏感数据字段’,在我们的数据库设计中根本不存在。”
他将真实的代码和伪造报告的截图并列展示,用红色标记圈出关键差异。“一个连我们代码版本和数据结构都没搞清楚的人,做出的漏洞分析,可信度有多少?”
直播间弹幕瞬间炸开。
“卧槽!直接上源代码?这么刚?”
“打脸来得太快!那报告果然是瞎编的!”
“等等,让我看看代码……这逻辑确实对不上啊!”
紧接着,林枫针对另一个广泛传播的、所谓“数据泄露”的模糊日志截图,进行了反向追踪演示。他调用了“星火”部署的网络安全监控系统,输入截图上的时间戳和IP特征。
“根据我们系统记录,这个时间段,来自这个IP地址的所有访问请求,均被防火墙拦截,无一例外。理由是,该IP尝试访问不存在的、高权限内部接口。”他展示出清晰的防火墙拦截日志,时间、IP、拦截原因一目了然。“所谓的‘泄露证据’,不过是攻击失败后的错误记录,被别有用心的人截取、篡改、包装而成。”
质疑的声音开始减弱,越来越多的人被这硬核的自证方式吸引。
“接下来,是大家最关心的用户数据安全问题。”林枫切换界面,打开了“星火”数据加密和存储架构的示意图。“所有用户敏感信息,包括声纹特征、家庭关系、聊天记录,在本地和设备端即进行端对端加密,密钥由用户自己持有。传输过程使用军方级别的加密协议。我们服务器存储的,是经过不可逆哈希处理后的匿名化行为数据,用于优化算法模型,无法追溯到任何具体个人。”
他甚至在测试环境,现场模拟了一次数据请求和返回的全过程,向所有观众直观展示,从服务器端能获取到的,究竟是怎样一堆毫无意义的、脱敏后的字符。
“至于隐私政策,”他调出“星火”长达数十页的隐私协议,直接定位到几个被刻意曲解的关键条款,用最直白的话语进行了解读,“我们明确告知了数据收集范围和使用目的,并且提供了完整的用户数据查询、导出和删除通道。任何认为我们条款模糊、侵犯隐私的人,可以现在就去仔细阅读,或者直接联系我们的客服。”
整个直播过程,林枫没有一句情绪化的反驳,没有对造谣者的抨击,只有冷静到极致的逻辑推演和铁一般的技术证据。每一句质疑,都被一行行真实的代码、一条条清晰的日志、一幅幅严谨的架构图碾得粉碎。
王海在一旁配合,适时调出各种后台数据、第三方组件说明,补充细节。
直播进行到后半段,弹幕的风向已经完全逆转。
“给大佬跪了!这技术力,这透明度,黑子们脸疼吗?”
“我之前还差点信了,对不起!”
“这才叫辟谣!拿事实说话,比什么声明都有力!”
“那些带节奏的水军呢?怎么不吭声了?”
就在这时,林枫接到了第三方权威安全机构打来的紧急电话。他直接开启了免提。
“林先生,您好。关于‘星火’APP的紧急安全审计初步报告已经完成。经过我们全面检测,确认当前版本不存在报告中所提及的任何安全漏洞。数据加密与隐私保护措施符合并优于行业标准。详细报告已发送至您邮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