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豪的放大镜停留在电机外壳内壁,那道鹰隼刻痕在斜射光线下愈发清晰。陈御风走近桌边,没有说话,只是将签字笔放在三件物证之间——铁盒底部的“71.83”、无人机主板编号、以及此刻显现的符号。他抽出一张空白图纸,笔尖落下,开始勾连三者之间的结构关系。
线条迅速延展,数字被拆解重组。“71.83”中的小数点被移除,形成“7183”,与鹰隼图案的折角数量对应。他逆向推演符号构成逻辑,发现其轮廓走向符合德文连写字母规律。最终,四个字母浮现纸上:**DZ-71**。
“德意志航空技术联合体。”沈昭华的声音从通讯终端传出,“注册地科布伦茨,母公司为DAV控股。表面业务是材料疲劳检测与适航认证,但其子公司名单里,有三家东欧军工厂曾因非法出口高敏感合金被欧盟制裁。”
陈御风抬眼看向屏幕:“查它在华合作记录。”
“权限不足。”沈昭华回应,“军方项目档案加密等级三级以上,无法穿透。但我调取了民用航空期刊数据库,发现一篇2008年的论文附录中提到了DAV下属实验室的技术支持,型号YF-15A发动机台架试验数据共享协议。”
周子豪猛地抬头:“那个项目……张教官是总负责人。”
空气骤然收紧。
陈御风翻开随身携带的电子档案包,调出张建军办公室书法作品的扫描件。高清图像下,落款日期“2008年6月17日”清晰可见。他放大纸张边缘区域,用色差分析工具逐像素筛查,终于捕捉到一层极淡的底纹——交错排列的菱形网格中,嵌着微缩字母“DAV-INTL TECH COOPERATION”。
这不是普通信纸。
“同一年。”周子豪低声说,“父亲举报莱恩科材排放超标,就是在YF-15A项目中期评审后三个月。当时专家组驳回了他的报告,理由是‘外方提供材料符合国际标准’。”
陈御风闭上眼,前世记忆翻涌。那场空难调查听证会上,一名德国专家代表DAV出具技术背书,称发动机控制系统无设计缺陷。他的战友尸检报告显示吸入性金属粉尘成分,与DAV提供的耐高温涂层材料高度吻合。
他睁开眼,瞳孔深处燃着冷火。
“再查张教官当年发表的所有论文。”他说,“特别是引用文献来源。”
周子豪立即接入学术数据库。二十分钟后,他指着其中一份报告附录:“这里,一组钛合金低周疲劳试验数据,标注来源为DAV·Munich Lab。批次号DM-0806,正是我们现在掌握的‘德产设备’铭牌编号。”
陈御风站起身,在战术平板上调出系统界面。他尝试以“DAV 2008 在华活动”为关键词触发签到预判,系统反馈闪烁片刻,弹出提示:【高价值情报需于历史事件原址签到解锁】。
他盯着那行字,良久未动。
沈昭华察觉异常:“你在想什么?”
“我在想,一个人如果早就在战场上牺牲过一次,还会不会再次被人背叛。”陈御风放下终端,“张教官明天上午要移交飞行日志档案,地点在校史室旧楼。”
“你要去那里签到?”沈昭华问。
“不只是签到。”他说,“2008年中外联合项目的办公区就在那栋楼三层东侧,后来改建为资料储藏室。如果当年的合作文件还有残留痕迹,系统应该能识别。”
周子豪皱眉:“可我们现在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张教官有问题。这些线索……也可能只是技术合作的历史遗留。”
“我知道。”陈御风声音平稳,“所以我不会质问,也不会设防。我会以备份教学资料的名义,申请进入档案区。只要他在场配合,一切就还是正常的师生交接。”
沈昭华沉默几秒:“你怀疑他是双重间谍?”
“我只怀疑真相被人刻意掩盖。”陈御风走到窗前,城市灯火如星河铺展。远处航校塔台的旋转警示灯规律闪烁,红光扫过玻璃,映在他左腕的机械表盘上。
那一刻,他想起张建军抽屉里的手绘贺卡,学生写的是“谢谢您教会我们如何安全落地”。他也想起对方在模拟器训练中反复强调的一句话:“飞行不是炫技,是责任。”
可为什么,DAV的水印会出现在他的书法用纸上?
为什么,那份空难调查报告的副本,会夹在沈明远与境外企业的秘密协议里?
他转身拿起防磁箱,将电机残件、主板碎片和铁盒并列放入,锁紧封条。然后打开系统任务栏,修改明日签到地点:航空大学档案馆旧楼,第三层东区。
【签到奖励预估值提升18%,历史关联性增强】
他没说话,只是把防磁箱放进保险柜,旋紧密码轮。
沈昭华的声音再次响起:“我已经锁定那架无人机连接的境外节点物理位置,在汉堡港区一座废弃通信站。但这不是重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