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口边缘的磁吸装置滑入墙缝瞬间,陈御风指尖已在主控台输入封锁指令。三秒后,实验室全域通信静默,所有外接端口强制离线。他转身走向材料检测区,脚步未停。
周子豪正俯身在电子显微镜前,手指快速敲击键盘。屏幕上的涂层切片图像突然跳变,400℃热循环后的界面出现蜂窝状裂解。他调出原始数据曲线,眉头骤紧——供货商标注的“耐受600℃”与实测峰值完全不符,且曲线平滑得异常,像是被重绘过。
“批次编号是NC-7A-214。”他低声说,“数据被人动过手脚。”
陈御风站在他身后,目光扫过实验日志。第十二轮测试记录中,温度梯度与应力响应存在微小断点,恰好被后期差值填补。这种手法常见于伪造报告,但能骗过常规审核系统。
“封存样本。”陈御风开口,“物理记录本保留,数据库只读权限锁定。”
周子豪点头,取出一支频谱笔,在日志关键页划下标记。笔尖划过纸面时泛起淡蓝波纹,异常段落立即显影为锯齿状频段。他翻到最后一页,发现签收栏签名模糊,笔迹扫描显示为化名。
“三桶原料未走正式入库流程。”他说,“运输车直接送进中转仓,签收人叫‘李伟’,但后勤系统查无此人。”
陈御风调出物流调度界面,尝试检索GPS轨迹。页面弹出提示:数据已清除。他手指一顿,随即接入飞行王朝系统后台,启动“供应链追溯协议”。输入批次编号后,系统反馈一条隐匿路径:原料曾短暂停留蓉城高新材料中转站——该站点不在任何合作名录中。
“查监控。”他说。
十五分钟后,航校后勤部传来一段模糊影像。夜视画面中,一辆厢式货车驶入中转区,车身侧面印有“明远化工”字样,车牌被泥浆覆盖。装卸过程持续八分钟,全程无照明,操作人员未佩戴识别牌。
陈御风将截图传至加密通道。
二十分钟后,沈昭华回传文件包。她已调取沈氏集团审计系统底层日志,锁定一笔异常转账:一个月前,沈明远个人账户向明远化工注资870万元,备注“特种硅基填充料预付款”。付款时间早于项目立项两周。
“这笔钱没走公司采购流程。”她在语音中说,“是私人账户支付,合同用的是空白模板加手写补充条款。”
陈御风打开成分分析报告。周子豪已完成剩余原料复检,结果显示:纳米粘结剂中掺杂大量廉价硅藻土,颗粒度分布极不均匀,部分粒径超过航空级标准限值四倍。更严重的是,其中检出铅、镉等重金属残留,来自某废弃矿坑——环保档案明确标注为禁用矿区。
“这不是替代材料。”周子豪声音发沉,“这是故意掺假。高温下结构解体几乎是必然。”
陈御风调出五代机隐身涂层设计图。该粘结剂用于复合层间连接,若在高速飞行中失效,会导致雷达吸波层剥离,整机隐身性能归零。而400℃正是发动机尾流区域常见温度。
他启动风险评估模型。模拟结果显示:飞行至第三小时,尾翼涂层开始分层;第五小时,局部脱落引发气动扰动;第七小时,控制系统无法补偿失衡力矩,最终失控。
“替换方案?”他问。
“现有备用料只能支撑两架原型机。”周子豪答,“全序列列装需重新提纯,周期至少二十一日。”
陈御风沉默片刻,下令:“一级材料风险响应预案启动。所有NC-7A批次原料立即封存,替换工作今夜开始。通知生产组,明日风洞测试改用临时加固方案。”
命令下达后,实验室进入紧急状态。六名技术人员分成两组,一组拆解已涂装部件,另一组调配应急粘合剂。周子豪守在熔炼炉旁,亲自监控每一批次的纯度检测。
沈昭华再次来电。她已调出硅藻土进货单,发货方为一家皮包公司,注册地址是郊区废弃厂房。更关键的是,该公司银行流水显示,收到款项后当日便将资金拆分为十七笔小额转账,最终汇入三个境外账户。
“这不是商业欺诈。”她说,“是系统性破坏。他想让我们用问题材料上天。”
陈御风看着全息屏上滚动的热应力数据,没有回应。他知道,一旦五代机在测试中因材料缺陷坠毁,不仅项目会被叫停,整个国产航空计划都将背上“技术不过关”的污名。而幕后之人,只需躲在合规文件背后,全身而退。
“把证据链整理成档。”他 finally 说,“财务流水、运输记录、成分报告,全部加密归档。”
“你要做什么?”沈昭华问。
“明天风洞测试照常。”他说,“但不是为了验证性能。”
“是为了诱敌。”
沈昭华停顿两秒,“你打算放消息?”
“不需要。”陈御风调出内部通讯列表,“只要替换材料的动作够快,某些人会自己跳出来查证进度。他们等不及看结果,只想确认毒药有没有吃下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