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周末,阳光像被揉碎的金箔,透过图书馆的玻璃窗,在木质书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飘着旧书页的淡淡墨香,“补差小组”的四人围坐在靠窗的位置,刚把地理“气候类型专题卷”的错题复盘完,苏晓晓就突然抱着手机,从座位上弹起来,凑到林溪身边,声音压得低却藏不住兴奋:“林溪!我跟你说个天大的好消息——我约到陈学长一起看电影了!就是上次‘学长答疑会’帮我讲透‘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热带雨林气候成因’的那个高二实验班学长!”
林溪手里的红笔顿了顿,随即反应过来。她记得苏晓晓上次从答疑会回来,就攥着记满笔记的本子,眼睛亮晶晶地说“陈学长讲题超清楚,连‘信风偏转方向’这种细节都讲到了”,之后还悄悄制定了所谓的“学长攻略”——其实就是每天课间去高二教学楼附近“偶遇”,借口问地理题拉近距离,偶尔还会带块自己烤的饼干,说“谢谢学长上次的讲解”。
“真的吗?!”林溪也跟着激动起来,“你之前还跟我说,怕学长忙着准备月考没时间,没想到真约到了!”
“可不是嘛!”苏晓晓把手机屏幕凑到林溪眼前,上面是她和陈学长的聊天记录——“学长,我这道‘秘鲁寒流对沿岸气候影响’的题还是没懂,你有空帮我看看吗?”“正好这周末有部《近代中国觉醒之路》的纪录片电影上映,里面有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的影像资料,对你记历史背景有帮助,看完电影我帮你讲题,要不要一起去?”
陆知行和江翊也被这边的动静吸引,凑了过来。陆知行看着聊天记录,笑着拍了拍苏晓晓的肩膀:“可以啊晓晓!你这‘学长攻略’也太成功了吧!别人攻略学长都是送礼物,你倒好,靠问地理题就能约到看电影,还能顺便补历史,简直是‘学习娱乐双丰收’!”
江翊也点头附和,语气里带着认可:“那部纪录片我之前在历史老师的推荐列表里见过,口碑很好,里面有江南制造总局的老照片、京师大学堂的开学影像,比课本上的文字更直观,对你记近代史事件的背景特别有帮助。你看完记得跟我们分享重点,尤其是‘戊戌变法的社会反响’那块,咱们上次模考错得不少。”
苏晓晓用力点头,脸颊因为兴奋泛着淡淡的红晕,她把帆布包往肩上一挎:“我肯定记!我都把笔记本和荧光笔装进包里了,到时候电影里讲到重要的历史时间线,我就记下来,回来咱们一起整理成‘影像+文字’的笔记,肯定比单纯背课本好记!”
周末很快就到了。苏晓晓特意提前半小时起床,翻出衣柜里那件浅蓝色的连衣裙——还是去年生日妈妈送的,平时舍不得穿,今天特意找出来熨得平平整整。她还在帆布包里装了两支不同颜色的笔、一个迷你笔记本,甚至带了块巧克力,想着要是电影结束后学长帮她讲题累了,可以递过去补充能量。
到电影院门口时,苏晓晓远远就看到了陈学长。他穿着白色的连帽卫衣,手里拎着两个奶茶杯,站在电影院的海报前,看到苏晓晓,立刻笑着挥手:“这里!我问了小卖部的阿姨,说这款珍珠奶茶是热的,加了少糖,你应该喜欢。”
苏晓晓快步走过去,接过奶茶,指尖传来温热的触感,心里也暖暖的。她小声说:“谢谢学长,你还特意记得我喜欢喝珍珠奶茶。”
“上次你问我题的时候,手里拿着一杯,我就记住了。”陈学长笑着推开电影院的门,做了个“请”的手势,“电影还有十分钟开始,咱们先找座位,你要是近视看不清屏幕,就跟我说,我帮你换前排的位置。”
两人走进放映厅,找到座位坐下。苏晓晓刚把笔记本拿出来,电影就开始了。随着画面里出现“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的字幕,她立刻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1861-安庆内军械所-近代军事工业开端”。
当镜头转到江南制造总局的厂房,机器轰鸣的声音透过音响传来时,苏晓晓正低头写“1865-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最大军事工业”,陈学长突然凑过来,小声说:“不用记这么急,电影结束后我有整理好的‘近代史时间线手账’,里面把每个事件的时间、人物、影响都列好了,还有对应的影像截图标注,你可以借回去复印一份,比你自己记的更全面,还能省时间。”
苏晓晓抬起头,眼睛亮了起来,她压低声音问:“真的吗?学长,那会不会太麻烦你了?”
“不麻烦,”陈学长笑了笑,“我去年准备实验班选拔的时候,就整理过这份手账,里面‘洋务运动的局限性’‘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这些考点,我都用橙色笔标出来了,你拿去用,正好能帮你补模考的短板。”
电影继续播放,苏晓晓不再急着记笔记,而是认真看着画面——当看到“京师大学堂开学仪式”的影像时,她注意到学生们穿着长袍马褂,手里拿着西式的课本,突然就明白了“戊戌变法在教育领域的革新”;当镜头里出现武昌起义的士兵举着旗帜奔跑时,她也终于理解了“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的历史作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