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研究员,哪位?”
接起电话后,研究员就对电话的另一头询问道。
“我是海德姆,您今晚有空吗?想约您吃个饭。”
马海德的声音从电话里传出来,而听到这个熟悉的声音,研究员几乎立马是一个激灵。
不过在电话里也不好说其他事情,研究员也只能是说道:“好的,那今天晚六点半,在酒店见。”
在挂断电话之后,研究员还是难掩自己心中的激动。
之前马海德刚开始找到他的时候,说了一个【大话】,说是他但凡遇到了什么问题,都能找马海德。
刚开始他其实也没太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但是当验证了计算器功能的强大之后,研究员开始比较相信马海德的话了。
不过这个相信也只是有限度的相信而已,最主要还是体现在物资和资源上。
比如马海德刚开始承诺的可以提供一百万美元的资金援助,现在对研究员来说,这个说法他就是可以相信了。
而在41年1月份的时候,研究员在研究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瓶颈,且这个瓶颈很难突破。
于是想到当初马海德提出如果研究中遇到麻烦的问题,可以向他提出后,研究员找到了马海德,把自己研究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向马海德进行了说明。
马海德记录下研究员的所有问题后,并没有第一时间解答,而是对研究员说道。
“您知道的,我其实只是组织在美国的一个代表而已。
这件事情,能不能帮到您,不取决于我,而是取决于组织上能不能帮到您。
我会将这件事尽快通过我们的情报系统传回国内,如果有消息,我会第一时间告知给您。”
马海德向研究员承诺会将这些问题传回国内,并让国内着手看下能不能提供解决方案,而一旦有结果,那么马海德就会打电话给研究员。
两人还约定,如果马海德在电话里说的是约吃饭,那么就是这个问题有了着落。如果马海德约的是喝咖啡,那就是国内也对这个问题没有办法。
其实研究员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做的这件事情,他并不觉得马海德能够真正做成这件事。
毕竟此时的西方才是走在各种技术的最前沿,至于中国嘛,在此时的西方人眼里,在学术地位上,已经和非洲、南美洲没啥区别了。
中国国内的一些有能力的科学家,比如研究员这样的科学家都已经出国留学了,国内更是人才稀少。
所以中国国内哪来的这种大牛级别的人物,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
要知道这个问题就连他此时的导师,冯·卡门教授也没办法解决。
冯·卡门是什么样的存在?
1938年,冯·卡门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这是科学家可以获得的最高荣誉之一。
而同时,冯·卡门此时也是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主任,而这个实验室,就是冯·卡门在1926年,受到时任加州理工学院校长的邀请,才帮助该校建立的航空实验室。
研究员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冯·卡门所专业的领域当中遇到的问题。
这个问题冯·卡门都没办法解决,中国国内哪里又有什么人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
所以打一开始,研究员几乎就不抱希望,甚至只是把这件事当成和马海德联系的一个理由而已。
但是现在,马海德居然在电话里告诉自己,有结果了?
想到这里,研究员心下就难以掩饰自己的激动。
两人约的时间是晚上,现在还是中午,还有一整个下午的时间,研究员从未感觉时间过的如此之慢,以至于即便是他平时觉得时间过得飞快的运算方程式,也变得慢了起来。
终于得到了傍晚五点,研究员从自己的办公室离开,随后打了一辆车,朝着约好的酒店走去。
研究员在抵达酒店之后,马海德就已经在大厅等着研究员了。
“钱博士,房间已经订好了。”
马海德说完之后,就带着研究员走上电梯,然后一路到了那间酒店会议室内。
两人在路上都沉默着,不说话,可是在进入这间会议室之后,研究员就迫不及待地对马海德问道。
“我之前要的材料有结果了?”
“是的,有结果了。”
马海德也不磨叽,在回答完研究员的问题之后,立马就从自己随身携带的一个公文包里,把一堆A4打印纸打印的材料递给了研究员。
《工程控制论》
看着作为封面的A4纸上印着的这几个大字。
“这是什么?”研究员看到这份资料之后,好奇地问道。
马海德耸耸肩,随后指着自己,说道:“不知道,钱博士,您觉得以这本书的专业性,是我能看的懂的?”
研究员闻言,也觉得自己这么问确实不对,于是就自己打开这份材料,然后看了起来。
轰~!
在寂静的房间里,在研究员的脑海中仿佛炸响了一声惊雷!
研究员只觉得全身的血液都涌向了头部,耳中嗡嗡作响,眼前书页上的字迹似乎都在跳动!
这份材料中的内容之齐全,思路之清晰,是他前所未见的。
困扰他数周、甚至数月的难题,在这份材料面前,如同烈日下的坚冰一般,迅速融化。
那些原本卡住他的瓶颈,那些自己脑海里对于各个数据之间混沌的关联,此刻被书中清晰的理论框架和前瞻性的思维一一照亮、贯穿!
研究员这一看,就是一个小时。
这期间,研究员看这份材料简直是越看越兴奋。
这份材料里的一些内容,很好地解决了他当前阶段遇到的一些瓶颈问题。
里面也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成体系的理论。
尽管研究员能够很清楚地看出来这些理论还很薄弱,所形成的体系整体上也并不健全。
但这已经足够让研究员惊讶的了。
而且最让研究员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在这份材料上,很多东西,明明与他无关,但他却很能感受到一股子似曾相识的感觉。
就好像这份材料是自己参与编纂的一样。
这种感觉很奇妙。
喜欢亮剑:用无限物资建设根据地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亮剑:用无限物资建设根据地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