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峰站在人民大会堂发布厅的后台,手心微微沁出了汗珠。全息屏幕上,“华夏基建行业白皮书”的封面设计光彩夺目——以蓝色地球为背景,银色的基建网络好似神经网络一般覆盖全球,正中央是烫金的“标准·创新·共赢”标语。再过半小时,这份凝聚着华夏基建智慧的文件就要向世界发布了,其中包含的138项技术标准,极有可能彻底改写全球基建格局。就在这时,系统面板突然弹出提示:【主线任务:推动13项核心标准纳入ISO体系,30天内获得至少50个国家认可,任务奖励:量子通信基建模块】。
“林总,欧美代表团集体要求推迟发布会。”助手小李气喘吁吁地跑进来,手中平板上显示着一封紧急邮件——欧盟、美国、日本等21个国家联合声明,称华夏白皮书“缺乏透明度”,要求延期发布并接受第三方审查。林峰冷笑一声,迅速调出系统的“舆情监控模块”,只见红色的预警信号在欧美地区密集闪烁,显然这是一场有预谋的抵制行动。
“通知技术部,启动‘标准可视化系统’。”林峰果断下令。这可是他昨晚刚用800文明点数兑换的秘密武器,能够将抽象的技术标准转化为直观的三维模型。当欧美代表们走进发布会现场,看到全息投影中旋转的智能建造标准体系时,原本嘈杂的会场瞬间安静了下来。从纳米建材的分子结构到生态修复的能量循环,每一项标准都如同精密的钟表齿轮般紧密咬合、有序运转。
“这不可能……”欧盟标准委员会主席施密特揉了揉眼睛,他看到的磁悬浮轨道标准竟然比德国现行标准节能47%,而建设成本降低了62%。更令人震惊的是“智能工地”标准——通过AI实时优化施工流程,能将事故率降至0.01‰以下。美国代表试图质疑数据的真实性,系统立刻调出柏林智能建造产业园的实时数据,与标准模型完美吻合。
发布会进行到一半时,施密特突然要求进行闭门磋商。在小会议室里,这位德国老头直截了当地提出条件:“只要将白皮书的核心专利向欧洲企业开放,我们就支持华夏标准。”林峰早有准备,调出系统商城的“专利共享计划”——允许合作国家使用华夏专利,但需支付1%的使用费,且不得转让给第三方。
“这是技术殖民!”美国代表愤怒地拍案而起。林峰平静地打开全息地图,展示华夏在巴基斯坦、埃及、肯尼亚的示范项目:“我们的标准已经在23个国家落地,创造了37万个就业岗位,平均降低基建成本35%。如果这叫殖民,那请你们也来‘殖民’非洲吧。”这番话让会议室陷入了沉默,施密特的手指在谈判桌上轻轻敲击,显然内心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
最终,欧盟做出了妥协:支持8项华夏标准,但要求在绿色建材领域加入欧洲技术指标。这个结果超出了预期,林峰立刻通过系统兑换“标准融合算法”,该算法能在24小时内完成不同技术体系的兼容设计。当修改后的白皮书在第二天重新发布时,全球媒体都用“历史性突破”来形容这次标准博弈——华夏不仅保住了核心专利,还成功将13项标准中的11项纳入ISO体系。
消息传回国内,发改委主任张建国连夜赶来祝贺,却带来一个坏消息:沙特阿拉伯的NEOM未来城项目突然宣布暂停与华夏的合作,转而采用美国标准。“这群中东土豪向来见风使舵。”张建国气愤地说。林峰却注意到系统面板上新出现的支线任务:【帮助沙特完成NEOM城的智能电网改造,任务奖励:沙漠光伏一体化技术】。
NEOM城面临的困境是极端气候下能源供应不稳定。传统电网在50℃高温和沙尘暴天气中频繁瘫痪,美国公司的解决方案成本高达300亿美元。林峰带着系统兑换的“量子储能技术”飞抵利雅得,当他向沙特王储展示巴掌大小的储能模块能供一座小型城市使用一周时,原本傲慢的美国工程师们集体沉默了。更具说服力的是系统生成的模拟数据:采用华夏标准的智能电网不仅成本降低40%,还能与光伏电站无缝对接,实现100%清洁能源供电。
沙特王储当场拍板:恢复与华夏的合作,并将合同金额从200亿增加到500亿美元,涵盖智能电网、真空管道交通和生态农业三大板块。这个消息如同重磅炸弹,日本立刻宣布加入华夏主导的“国际基建标准联盟”,紧接着韩国、澳大利亚和巴西也纷纷加入。30天期限未到,联盟成员国已达37个,系统提示音准时响起:【主线任务完成,奖励:量子通信基建模块已解锁】。
量子通信模块的出现让林峰激动不已——这项技术能实现地月之间的实时数据传输,为月球基地建设奠定了基础。但他知道现在还不是庆祝的时候。
当晨曦透过办公室的落地窗洒在林峰身上时,他望着全息地图上连成一片的蓝色标准联盟区域,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第十五章的故事结束了,但华夏基建标准征服世界的征程,才刚刚进入高潮。系统突然弹出一条新的提示,预示着下一章的核心冲突:【预警:欧美正在筹备“新大西洋基建标准体系”,试图与华夏标准分庭抗礼】。林峰的嘴角扬起一丝微笑,他知道,更精彩的博弈还在后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