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建康城笼罩在一片朦胧月色里,秦淮河上画舫缓缓穿梭,朱漆栏杆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丝竹之声随着夜风隐隐传来,时而婉转,时而悠扬。朱雀桥畔的绮云阁飞檐翘角,好似要冲破夜色直上云霄,皎洁的月光为它镀上一层柔和的银纱,檐角悬挂的铜铃随风轻晃,发出清脆悦耳的叮咚声,仿佛是上天特意为这场文人雅集奏响的序曲。竟陵八友及数位江南才俊早已齐聚于此,宽敞的阁内灯火通明,案几上的博山炉青烟袅袅升腾,龙涎香混着宣纸与墨汁的独特气息,与窗外朦胧月色交织缠绕,为这场以 “月” 为题的诗会增添了几分雅致诗意,众人谈笑间,皆是对此次诗会满怀期待。
“诸位,今夜月华如水,如此良辰美景,怎可无诗?且以月为题,各展才情!” 竟陵王萧子良身着一袭月白色锦袍,锦袍上暗绣着精致的云纹,在烛光下若隐若现,他手持青玉酒盏,笑意盈盈地举杯邀道,眼中满是期待与鼓励。众人纷纷应和,一时间酒香四溢,欢声笑语回荡在阁内。有人轻摇折扇,倚栏望月,神色悠然;有人手捻胡须,踱步沉思,口中念念有词;还有人举杯痛饮,似要借美酒激发灵感。阁内只闻得笔墨沙沙之声,间或有人低声吟哦,反复推敲字句,每个人都沉浸在诗歌创作的世界中。
谢朓率先搁笔,他一袭青衫,衣袂飘飘,风神秀逸,自有一股超凡脱俗的气质。他朗声道:“诸位且看!‘澄江静如练,皎月照层楼’,小弟才疏学浅,还望各位不吝赐教。” 话音刚落,众人立刻围拢过去,将他团团围住。王融眼神发亮,脸上满是惊喜,抚掌赞叹道:“玄晖兄此句,当真绝了!‘澄江’如练,‘皎月’悬空,寥寥数语,便将月夜江景写得空灵澄澈,宛如一幅水墨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当真妙极!” 范云亦点头,眼中满是欣赏,感慨道:“这‘澄江’与‘皎月’相映,一静一动,意境浑然天成,既有画面之美,又含悠远之意,吾等佩服!佩服!” 随后,王融也呈上自己的诗作,挺直腰板,朗声道:“月华临静夜,夜静灭氛埃。还请各位评点。” 众人又是一番称赞,赞其用词精妙,意境清幽,然而这些诗句虽精妙绝伦,却依旧未脱传统咏月诗借景抒情、伤春悲秋的窠臼。
轮到萧衍时,这位日后将开创南梁的人物身着一袭素色长衫,身姿挺拔如松,站在众人之间,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他剑眉微蹙,目光深邃如渊,静静地凝视着窗外那轮圆满如月盘的明月,似要看穿月的阴晴圆缺,看透天地间的万千变化。此时的他,仿佛与周围的喧嚣隔绝,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少顷,他缓缓伸出手,提起狼毫,饱蘸浓墨,略作思忖,便挥毫疾书,笔尖在素笺上如游龙般游走,如行云流水,顷刻间写下:“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萧兄落笔如此之快,莫不是已有惊世佳作?” 沈约笑着凑上前,眼神中带着好奇与期待。待看清诗句,他神色瞬间凝重,眉头紧锁,脸上的笑容消失不见,目光死死盯着那几行字,久久不语,仿佛要将每一个字都刻进心里。谢朓也探身一看,脸色骤变,双眼瞪大,不禁惊呼:“奇哉!萧兄此诗,视角之独特,立意之高远,实乃吾等从未想过!当真是石破天惊之笔!” 范云则凑近,逐字逐句反复吟诵几遍,眼中满是震撼,手不自觉地微微颤抖,感慨道:“平日里咏月,多是寄情于月,抒发个人情思,萧兄却从这同一轮明月,想到天下的差异,当真是别具一格,令人叹服!此等胸襟,吾辈难及!”
沈约突然激动得一把抓住萧衍的手臂,苍老的手指微微颤抖,声音也因兴奋而提高了八度:“此诗气势恢宏,胸怀天下,非寻常文人可比!‘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这一句,既有对世间万象的洞察,又暗含一统天下的雄心,尽显帝王气象!日后萧兄成就,不可限量啊!” 众人听后,先是一愣,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随即纷纷附和,掌声如潮,赞叹之声此起彼伏,阁内气氛达到高潮。有人高声叫好,有人连连点头,还有人举杯向萧衍致敬,每个人的眼中都充满了敬佩。
自此,萧衍这首咏月诗在江南文坛迅速流传开来,文人墨客相聚时,每每提及,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无论是繁华的茶楼酒肆,还是幽静的书院私塾,都能听到人们吟诵这首诗的声音。萧衍的诗名也因此更盛,其诗作中展现出的雄才大略与远见卓识,也为他日后成就帝业埋下了伏笔,仿佛命运的齿轮,早已在这诗会的月夜悄然转动。
喜欢奇葩皇帝合集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奇葩皇帝合集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