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年正月十五,襄阳城张灯结彩,州牧府前车马如龙。
刘备携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缓步入城,身后亲卫肃立,旌旗猎猎。街道两旁,百姓争相观望,窃窃私语。
那就是刘玄德?果然气度不凡!
听说他儿子刘封在长沙推行新政,连世家、豪族都压得抬不起头……
蔡瑁立于州牧府门前,笑容满面地迎上前:玄德公远道而来,辛苦了!
刘备拱手还礼:德珪兄客气。
二人寒暄间,诸葛亮羽扇轻摇,目光扫过府内布局——暗处甲士隐现,宾客席位刻意将刘备一行隔开,显然早有安排。
军师,看出什么了?关羽低声问。
诸葛亮微微一笑:宴无好宴,静观其变。
州牧府正堂,刘表高坐主位,左右分列荆州文武。蔡瑁、蒯越等人居于左侧,刘备、刘封、诸葛亮等人则被安排在右侧末席,刻意压低身份。
酒过三巡,蔡瑁起身笑道:今日元宵佳节,岂能无诗助兴?不如请诸位才子即兴赋诗,以增雅趣。
众人附和。刘表点头道:既如此,不如先从德珪开始。
蔡瑁早有准备,朗声诵道: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月徘徊。
此诗极尽奢华之态,暗喻世家享乐之风。堂中众人纷纷喝彩,蒯越更是抚掌赞叹:德珪兄此诗,尽显我荆州风华!
刘封冷眼旁观,心知此乃蔡瑁刻意炫耀世家权势之举。
蔡瑁之后,蒯越起身,笑道:老夫不才,也献丑一首。
他略一沉吟,诵道:
汉水悠悠绕古城,千年礼乐化荆衡。若非圣贤传经典,安得江山享太平?
此诗看似颂扬儒学,实则暗讽刘封新政违背古制。刘先、王粲等人闻言,皆微微颔首,显是认同。
蒯越之后,“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起身,捋须笑道:“老夫不才,也献丑一首。”此人精通典籍,尤擅刁难后学,蔡瑁特意请他来为难刘封。
他环视众人,目光最终落在刘封身上,缓缓诵道:
自古治国重礼乐,贵贱有序不可违。若使田亩均赋税,圣贤之道岂能归?
此诗直指刘封摊丁入亩新政,暗讽其违背古制。堂中世家子弟闻言,皆面露讥讽之色。
刘封尚未回应,蔡瑁目光一转,落在刘封身上:“听闻刘郡丞在长沙推行新政,文治武功皆有所成,想必文采亦是不凡。不如先请刘郡丞赋诗一首,如何?”
此言一出,堂内气氛骤然紧张。王粲乃海内名儒,经学造诣深厚,此番发难,显然是要当众挫刘封锐气。
刘封抬眼,见蔡瑁眼中尽是挑衅,而蒯越、刘先等人亦面带讥讽。显然,这是要借诗会之名,当众羞辱于他。
既然蔡都督相邀,封自当献丑。刘封淡然起身,走到堂中。
蔡瑁拍了拍手:请王粲先生出题!
话音未落,一名老者缓步而出,正是“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此人精通典籍,尤擅刁难后学,蔡瑁特意请他来为难刘封。
王粲捋须一笑:老夫听闻刘郡丞在长沙推行摊丁入亩,想必深谙民生之道。不如以为题,赋诗一首?
此言一出,满座哗然。
乃枯燥政事,如何入诗?分明是刻意刁难!
刘封却不动声色,略一沉吟,朗声诵道:
昔日豪强占万顷,贫民无地纳丁钱。今朝量亩均赋税,百姓耕桑得自全。
诗虽简朴,却直指新政精髓。堂中不少寒门士子暗暗点头,而蔡瑁等人脸色微变。
王粲冷哼一声:诗虽成句,却无雅韵。刘郡丞可敢再对一联?
刘封淡然道:请先生出题。
王粲眯眼道:老夫出上联——天下田,天下人耕,何须量亩?
此联暗讽刘封摊丁入亩多此一举,堂中世家子弟顿时哄笑。
刘封不假思索,对曰:
世间税,世间民纳,岂可欺心?
字字如刀,直指世家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弊!
王粲一时语塞,蔡瑁脸色铁青。
蒯越见状,起身笑道:听闻刘郡丞在长沙作《劝农赋》,今日既是元宵佳佳节,何不以《元夕》为题即兴新篇?
刘封缓步至堂中,朗声诵出第一联。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蔡瑁捋须的手陡然顿住——此句化用《淮南子》火树银台之典,却暗喻世家如铁锁禁锢民生。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第二联诵罢,蒯越手中酒樽微颤。这分明在影射世家如暗尘,唯有新政如明月!
刘封突然转向刘表,声震屋瓦: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满堂哗然。最后两句直指世家奢靡无度,而玉漏莫相催更是警告蔡瑁莫要阻挠新政!
金吾不禁夜蒯越拍案而起,刘郡丞既熟读经史,可知《周礼》如何论田赋?
这才是真正的杀招。蒯越早年师从郑玄,经学造诣冠绝荆州。
刘封淡然一笑:《周礼·地官》言以土均之法,辨五物九等,乃量地制赋之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