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阶段呢?关羽忍不住问道。
在江陵决战。刘封将第二枚茶盏推向江陵,利用长江天险和水军优势,与曹军决战。即便不胜,也要重创其锐气。
诸葛亮若有所思:那第三阶段?
刘封将最后一枚茶盏推向江东:联吴抗曹!孙权绝不会坐视曹操吞并荆州。只要我们退守荆南,与江东形成犄角之势,曹操必不敢贸然南下。
妙啊!张飞拍案叫绝,侄儿这脑袋瓜子咋长的?
诸葛亮却眉头微皱:公子此策虽妙,但有一关键难题——如何将荆北数十万百姓安全南迁?
这正是刘封等待的问题。他深吸一口气:这正是孩儿想向父亲请示的要事。需请父亲以左将军名义,暗中组织荆北百姓南迁。
这……刘备犹豫道,景升兄尚在,我越权行事恐有不妥。
刘封早有准备:父亲可还记得孩儿提议的《避曹令》?我们不妨请刘表叔父明发此令,言明曹军暴行,号召百姓自愿南迁。
诸葛亮轻摇羽扇:此计甚妙。曹军确有屠城恶名,百姓闻风必争先南逃。只是……他顿了顿,蔡瑁等人必会阻挠。
所以需要双线并行。刘封眼中闪过锐光,明面上由刘表叔父下诏,实际上由我们的人暗中组织。可派可靠之人扮作商旅,在各县乡散布曹军食人谣言,制造恐慌情绪。
关羽倒吸一口凉气:此计虽有效,但恐引起民乱...
乱而后治。刘封沉声道,与其让百姓遭曹军屠戮,不如让他们暂时恐慌南迁。孩儿已在长沙储备足够粮草,可安置二十万流民。
刘备沉思良久,终于缓缓点头:为救百姓,也只能如此了。不过此事需周密安排,绝不能引发踩踏混乱。
父亲放心。刘封指向地图,我已规划三条南迁路线:西线走当阳、夷陵至江陵;中线经汉津渡江至公安;东线则过夏口至岳阳。三线沿途设补给点,派兵护送。
诸葛亮仔细审视地图,突然补充道:还需在沿途险要处设伏兵,防备蔡瑁水军拦截。
蔡瑁!张飞又怒起来,大哥,难道就任由这厮猖狂?
刘备沉声道:蔡瑁之事,需谨慎处置。眼下他掌控水军,又与张允等人结党,贸然动手恐生内乱,反让曹操有机可乘。
父亲所言极是。刘封赞同道,孩儿建议对蔡瑁集团分而治之——拉拢蒯良等较为正直的士族,孤立蔡瑁核心党羽。
诸葛亮轻抚羽扇:亮与蒯良有旧,此事可交由亮来办。
关羽突然问道:若刘荆州不幸病逝,蔡瑁强行拥立刘琮,又当如何?
室内再次陷入沉默。所有人都明白,这才是最棘手的问题。
刘封打破沉默:那就看刘表叔父的安排……他将声音压得更低,今日临别时,叔父曾暗示,有意将荆州托付给父亲。
什么?张飞瞪大眼睛。
千真万确。刘封点头,叔父说荆州就托付给你了,还给了我这个。他从怀中取出一枚青铜令牌,上刻荆州牧行四字。
诸葛亮接过令牌仔细端详:此乃州牧信物,可调郡兵。景升公此举……意味深长啊。
刘备神色复杂:景升兄这是将我置于火上烤啊……
父亲勿忧。刘封坚定道,孩儿明日便启程赴荆南,为您守住这片基业。无论襄阳如何变故,荆南四郡必为父亲后盾!
刘备动容地看着儿子,眼中闪烁着骄傲与感动。他伸手拍了拍刘封的肩膀:好孩子……
“那么联合江东……?”刘备眉头紧锁:据说江东世族多主降曹,如何能说动孙权联手?
刘封胸有成竹:父亲明鉴,江东并非铁板一块。主降者如张昭等文臣,而周瑜、鲁肃等实为抗曹中坚。
他蘸着茶水在案几上画出长江形势图:江东有三大优势:其一,水军精锐,楼船千艘;其二,长江天险,易守难攻;其三,孙氏经营三世,根基深厚。
诸葛亮羽扇轻摇:公子所言极是。周瑜年少有为,素有大志;鲁肃深谋远虑,曾献榻上策。此二人皆明白,若荆州陷落,江东唇亡齿寒。
孔明先生与鲁肃有旧?刘备敏锐察觉。
诸葛亮含笑点头:昔在隆中,肃曾来访。其人身长八尺,目光如炬,曾言曹操不可卒除,当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其志不小。
刘封趁热打铁:孙权年方二十六,正值血气方刚。若晓以利害,示以诚意,再献上曹军布防图……
布防图?关羽丹凤眼一亮。
孩儿已命细作绘制曹营部署。刘封从袖中取出一卷绢图,更关键的是,要让孙权相信,我们愿以平等之姿结盟,而非求其庇护。
刘备抚掌:妙!此事非孔明不可为。先生舌辩之才……
诸葛亮肃然拱手:亮愿效犬马之劳。不过需待曹军南下,江东危急之时前往,方显雪中送炭之诚。
张飞突然插话:俺听说孙权碧眼紫髯,性情多疑……
所以需要双重保障。刘封眼中精光闪烁,明派孔明先生为使,暗请子瑜先生相助。他看向诸葛亮,听闻令兄诸葛瑾现为孙权幕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