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八年,成都。
秋风送爽,金桂飘香,成都城内张灯结彩。刘备入主益州,刘璋归降,蜀中易主。
州牧府朱门洞开,锦旗招展,侍卫持戟而立,肃穆庄严。府内正堂,刘备高坐主位,身着绛色锦袍,头戴进贤冠,面容比入蜀前清瘦了几分,眼中却仍保持着那份特有的仁厚与睿智。
大殿之上,刘备高坐主位,身着锦袍,面带笑意。左侧庞统、法正、张松、黄权、郑度等谋士肃立,右侧黄忠、魏延、张任、严颜、刘循等武将昂然挺立。
站在刘备身侧的刘封望着堂下群英荟萃,心中澎湃。
父亲比历史上提前一年攻下益州,如今雄踞荆、益、交三州之地,势力范围远超原本历史轨迹中的局限。庞统未死,张松未死,蜀中诸将尽皆归附,实力大增!
他目光扫过众人——法正智谋深远,张松熟悉蜀中内情,张任、刘璝、杨怀等武将皆是一时之选。而更令他振奋的是,历史上本应在雒城之战中战死的庞统,如今安然无恙地站在文官之首,羽扇轻摇,目光深邃。
如此一来,北伐汉中的时机,能比历史上更早!
封儿,在想什么?刘备微微侧首,声音温和。
刘封回过神来,恭敬地俯身道:父亲,孩儿只是感慨,今日之盛况,实乃天佑我刘氏。
刘备捋须而笑,眼中闪烁着欣慰的光芒:是啊,若非诸位贤才相助,备安能有今日?
他目光扫过众人,缓缓起身,堂内顿时安静下来,今日,荆、益、交三州归于一统,皆赖诸君之智勇,今日能共聚一堂,乃天意使然。备虽不才,然承蒙天子恩典,受三州之任,自当与诸位共扶汉室,安定天下!
堂下众人躬身应和:愿随主公,共襄大业!
诸君免礼。刘备抬手时袖口金线刺绣泛着微光,益州归附,皆赖诸位勠力同心。他转向侍中董和:宣读册封。
诸葛亮,运筹帷幄,功勋卓着,加封为军师将军!
庞统,谋略深远,助我入川,拜为军师中郎将,掌军机要务!
庞统微微一笑,躬身领命。
“徐庶,临阵机变,忠义智士,拜为军师祭酒!”
随后,刘备逐一封赏诸将——
关羽加封前将军,假节钺,镇守荆州;
张飞拜右将军,领巴西太守;
赵云升翊军将军,统领精锐骑兵;
黄忠封讨虏将军,仍统长沙旧部;
旧部封赏完毕,刘备的目光转向新降的蜀中文武,语气更加温和:
益州诸君,皆一时俊杰。今既归顺,备必不负诸位之望!
法正因献计有功,拜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地位仅次于诸葛亮、庞统、徐庶;
张松仍为益州别驾,辅佐政务;
严颜老当益壮,封镇军将军,统领蜀中旧部;
张任忠勇可嘉,授讨逆将军,领兵驻守要隘;
李严才略出众,拜犍为太守……
封赏持续了整整两个时辰。黄权、严颜、张任、吴懿、李严等各得重用。七十余名降官无一遗漏,就连曾建议刘璋实施坚壁清野之策对抗刘备的郑度,也得了个议曹从事的职位。一道道封赏令下达,群臣无不感激。
封赏完毕,刘备环视众人,朗声道:
今日之会,非为庆功,实为共勉!益州虽定,然天下未平。曹操虎踞中原,孙权雄视江东,我等仍需同心协力,方能匡扶汉室!
殿内文武齐声应和,声震屋瓦。
诸位。封赏完毕,刘备环视众人,今夜府中设宴,还望诸位尽兴。明日开始,我等同心协力,共治益州。
众人退下后,殿内只剩刘备、刘封和几名近侍。刘备长舒一口气,额头已见汗珠。
父亲,荆州方面可有消息?刘封递上汗巾,轻声问道。
刘备微微颔色:孔明来信,云长、翼德、子龙皆安。只是……他眉头微蹙,东吴近来有向柴桑增兵的征兆,恐非吉兆。
刘封心头一紧。荆州是父亲基业的根本,若东吴趁益州初定之际发难……
不必忧虑。刘备似看出他的心思,云长威震华夏,又有孔明坐镇,孙权不敢轻举妄动。说着从袖中取出一封文书,这是孔明托使者送来的贺表,文采斐然啊。
刘封展开一看,果然是诸葛亮那手漂亮的小篆:
……
今主公得蜀中英才,如虎添翼。
亮在荆州,日夜期盼主公早固益州,两路并进,共图中原。
……
落款处除了诸葛亮,还有关羽、张飞、赵云的联名。
侍卫匆匆入内,庞军师求见。
快请。
庞统快步进殿,脸上带着忧色:主公,细作来报,因马超杀死了投降的凉州刺史韦康,杨阜、姜叙等人在卤城起兵反叛,安定、南安等地响应,马超损兵折将!曹贼将一统关中,当速取汉中!
刘备眼中精光一闪,却很快恢复平静:士元莫急。益州初定未稳,大军征战数年,疲惫不堪,此时出兵……
主公!庞统急切道,张鲁暗弱,汉中民心向汉。若待曹操喘过气来,必先取汉中,届时我军将进退两难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