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越下越大,周教授的伞骨被风吹得咔嗒作响。林晚抬头望向院外的天空,灰云压得很低,像块浸了水的棉絮。她摸出手机,给李记者发消息:查栖霞堂后园的老槐树,还有金陵大学民国二十三年的档案。
手机刚放下,巷口突然传来汽车引擎声。一辆黑色奔驰停在院门口,车窗摇下,露出张棱角分明的脸——是沈承业的侄子沈明远,沈家现在的掌权人。
苏小姐。沈明远下了车,雨水顺着他的西装裤往下淌,我叔叔的事,确实是我们沈家不对。但您奶奶还在医院,您忍心看她......
住口。林晚打断他,你们沈家害了多少人?试验体、孤儿、医生......现在还想威胁我?
沈明远的目光扫过她胸前的平安扣,瞳孔微缩:你从哪儿弄来的?
沈家的东西,自然该回到沈家人手里。林晚冷笑,对了,替我谢谢那位送平安扣的朋友——他腰间的玉佩,和沈慕之一模一样,该不会......
沈明远的脸色瞬间惨白。他猛地后退两步,钻进车里,引擎声再次轰鸣,溅起的水花打湿了林晚的裤脚。
他怕了。周教授说,说明你戳中了要害。
林晚望着沈明远的车消失在雨幕里,握紧了手里的平安扣。平安扣内侧刻着极小的数字:1943。她想起陈先生的笔记里提过,轩辕计划的起源是1943年日寇的活棺材项目。
周教授,林晚说,我需要去趟金陵大学档案馆。
档案馆的老管理员姓钱,是个戴圆框眼镜的老人。他翻着泛黄的借阅登记本,找到民国二十三年的档案:苏小姐要查的是生物研究所的记录?
林晚点头。钱管理员从铁皮柜里取出个牛皮纸卷,封皮上盖着红章。展开后,里面是份实验报告,日期是1943年9月15日:
实验对象:7号(女,18岁,学生),注射玄螭血清后,体温升至42℃,皮肤出现鳞片状增生,存活时间72小时。结论:血清具有强变异特性,需优化培养基。
林晚的手在发抖。实验对象的编号,和母亲日记里提到的第七具试验体对得上。她继续翻,最后一页的签名让她血液凝固——沈慕之。
还有这个。钱管理员从抽屉里拿出张照片,这是当年研究所的合影,中间那个穿白大褂的就是沈慕之,旁边的是他的助手......
照片上的年轻人穿着西装,戴着金丝眼镜,眉眼间竟和陈先生有几分相似。林晚凑近看,照片背面写着:民国二十三年秋,与沈先生、陈砚合影于研究所。
陈砚?林晚瞪大眼睛,陈先生也在这里?
钱管理员点头:是啊,陈先生当年是研究所的翻译,后来跟着沈先生去了台湾。听说......后来又回来了。
林晚的脑子嗡的一声。陈先生不是沈家的敌人?他潜伏三十年,到底是为了什么?
雨停了。林晚走出档案馆,阳光穿透云层,照在她手里的实验报告上。沈慕之的字迹歪歪扭扭,像条扭曲的蛇。她摸出手机,给老张头打电话:张叔,查陈先生的档案。他民国二十三年在哪?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小晚,陈先生......没有档案。他是1949年从台湾回来的,之前的经历,全是空白。
林晚挂了电话,抬头望向天空。云层裂开一道缝,阳光直射下来,照在她胸前的玉镯上。两块翡翠合璧处,泛起幽绿的光,像极了母亲坠楼前,眼里最后的光芒。
周教授,林晚说,我好像明白了。
陈先生不是敌人,他是卧底。他潜伏在沈家三十年,是为了收集证据,为了替母亲、替那些试验体讨回公道。而他留下的线索,玉镯、笔记、平安扣,都是为了让林晚揭开真相。
手机震动起来,是李记者的消息:栖霞堂后园的老槐树挖到了!是个铁皮箱,里面有试验记录和......沈慕之的日记。
林晚的嘴角扬起一抹笑。她望着金陵城的天空,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带着泥土的芬芳。她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但这一次,她不再孤军奋战。她有母亲留下的线索,有外婆守护的信念,有陈先生用生命换来的证据,还有所有被沈家伤害过的人的支持。
周教授,林晚说,我们去栖霞堂。
黑色的轿车在栖霞堂门口停下。林晚推开车门,走进荒草丛生的庭院。后园的老槐树下,李记者正蹲在铁皮箱旁拍照。看见林晚,她站起来挥手:你猜怎么着?箱子里还有沈慕之的日记!
林晚走过去,翻开日记本。第一页的日期是1943年9月16日:
今日成功提取玄螭血清,7号实验体变异加剧。静姝说我疯了,可她不知道,这是为了大日本帝国的荣耀。等血清研发成功,我们就能制造出不死的士兵,统治整个亚洲!
第二页,日期是1945年8月15日:
日本投降了。沈家老爷子说,要把实验数据交给国民党。可我知道,国民党和日本人一样贪婪。我得找个更安全的地方藏起来,等合适的时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