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之上,那定格于崖底昏迷二人的画面逐渐模糊、淡去。万界生灵的心还揪着,担忧着那两位坠落深渊的少年生死。
然而,天幕并未给他们太多担忧的时间,景象再次流转。
【数日后·崖底】字样浮现。
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冠,洒下斑驳的光点。李世民缓缓睁开眼,剧烈的疼痛让他忍不住闷哼一声。他发现自己躺在简陋的、用树枝和落叶铺就的“床铺”上,身上的伤口已被简单清理包扎过。
他猛地坐起,四顾寻找:“兄台!恩人!”
回应他的,只有空谷鸟鸣和潺潺溪流声。
不远处,熄灭的篝火余烬尚存温度,旁边放着一些洗净的野果和用大片树叶盛放的清水。一切都表明,那个救他性命、与他畅谈天下、又与他一同坠崖的人,刚刚离开不久。
李世民挣扎着起身,忍着浑身剧痛,焦急地四处寻找呼喊:
“兄台!你在哪里?”
“恩人!请出来一见!”
“世民尚未报答您的救命之恩!”
他的声音在山谷中回荡,却只有自己的回声应答。
最终,他在溪边一块平滑的大石上,看到了一些用石子划出的、略显潦草的字迹。显然留字之人时间仓促,或身体并未完全恢复。
“世局动荡,身似飘萍。缘尽于此,各自珍重。望君谨记所言,心系苍生,开创清平之世。若有缘…或可再见。”
没有落款,没有去向。
他就这样走了。如同他突然出现一般,又一次突兀地、彻底地消失了。
“兄台——!!!”
李世民扑到石边,看着那寥寥数语,发出了一声痛苦而不甘的嘶吼!声音中充满了被抛弃的茫然、无尽的遗憾和刚刚建立依赖就被斩断的巨大失落!
他好不容易才遇到这样一位亦师亦友、如同暗夜明灯般指引他前路的人,他还有无数的话想说,无数的道理想请教,无数的抱负想与之分享…可他就这样走了!
“为什么…为什么不告而别……”李世民的手指死死抠着那些冰冷的字迹,指节泛白,身体因情绪激动而剧烈颤抖。
这一次的分离,与晋阳初遇后那带着神秘感的消失完全不同。这一次,是共同经历了生死,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后,猝不及防的割裂!其带来的痛苦和遗憾,深刻了何止十倍百倍!
天幕画面快速流转。
展现出年轻李世民如同疯魔般,拖着并未痊愈的身体,以惊人的毅力爬出悬崖,动用了所有能动用的力量,在晋阳乃至更远的区域,疯狂地搜寻那个青衣少年的踪迹。
他询问每一个可能的路人,描绘那人的相貌气质。
他排查所有近期出现的陌生面孔。
他甚至怀疑过那是否是父兄安排的试探,或是某个隐世高人的弟子…
但一无所获。
那个人,就像一滴水融入了大海,一缕清风拂过了山岗,没有留下任何可供追踪的痕迹。
无数次满怀希望地得到一点模糊的线索,又无数次在追查后失望而归。每一次失望,都像一把锉刀,在他心上狠狠锉下一块,让那份遗憾和执念变得更加深刻、更加疼痛。
画面中,李世民独自一人时,常常会拿出那日林渊格挡弩箭时用过、后来遗落在崖底的那柄磨损严重的匕首,久久凝视,眼神空洞而痛苦。
有时,他会在沙地上无意识地写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写下“民心所向,即为大势所趋”,然后对着这些字发呆,仿佛能从中汲取一丝早已远去的力量和温暖。
“找到他…”
“必须找到他…”
这成了深埋在他心底最深处、几乎成为一种本能的目标。这个念头支撑着他度过无数艰难的时刻,却也成了他心中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一个不容任何人触碰的逆鳞。
天幕画面再次切换,已是多年以后。
李世民已不再是那个迷茫的青年,他成为了威震天下的秦王,天策上将。他变得更加沉稳,更加威严,眼神锐利,运筹帷幄。
但在某些夜深人静的时刻,他依旧会屏退左右,独自站在殿外,望着星空,手中摩挲着那柄旧匕首,眼中流露出外人绝无法看到的、深藏的疲惫与思念。
他与父兄的矛盾日益激化,处境愈发艰难。每当他感到疲惫、感到孤立无援时,那个青衣少年沉静的眼神、睿智的话语、以及最后舍身相护的背影,就会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那是他黑暗中唯一的光,是他坚信自己道路正确的印证,是他所有力量的源泉之一。
最终,画面定格在玄武门之变前夜。
李世民抚摸着匕首,眼神最终化为一片冰冷而疯狂的决绝。
“找不到你…我便打下这天下来找你!”
“谁若阻我…便是我生死之敌!”
“大哥…元吉…你们若敢动有关他的任何念头…休怪我…不顾手足之情!”
那深埋多年的执念,在权力斗争的最高潮,与他的野心和求生欲彻底融合,轰然爆发,化作了改变历史进程的滔天巨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