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之上,【夏·洪水滔天】的景象尚未完全散去,那改天换地的治水伟业仍在继续。画面流转,跟随着大禹和林渊的足迹,来到了一片风景殊异、山峦秀美之地。此地名为涂山,乃是古老氏族涂山氏的聚居地之一。
治水工程推进至此,需要借助当地氏族的力量,更需要勘察此地的山川水脉,规划疏导路径。
涂山氏族人早已听闻治水之事,对于这位带领万民与天抗争的英雄首领姒文命,既感好奇,也怀有敬意。当大禹与林渊一行人抵达时,受到了涂山氏的热情接待。
在迎接的人群中,一位女子格外引人注目。她身着利落的猎装,勾勒出矫健的身姿,肌肤是健康的小麦色,眉宇间既有氏族女子的英气,又不失灵动与慧黠。她便是涂山氏族长之女,名为女娇。她好奇地打量着为首的姒文命,这位声名在外的治水英雄确实气度不凡,坚毅沉稳。
然而,她的目光很快便被姒文命身侧稍后位置,那个始终沉默平静的青衣身影所吸引。
与姒文命的忙碌、与各方族老交涉不同,这位青衣先生只是静静地观察着周围的环境,山川走势,河流痕迹。他很少开口,但偶尔与大禹低语几句,大禹便会露出深思或恍然的神情,随后调整勘察的重点或方法。
一次,族中设宴款待。席间,大禹与族老们讨论着附近一条支流改道的可能性,争论不下。女娇注意到,那位青衣先生并未参与争论,只是用手指蘸了清水,在案几上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幅简图,指出了几处关键的地形节点和可能引发的连锁隐患。
他声音平和,却瞬间让激烈的争论平息下来。连几位固执的族老都抚须沉思,最终认同了他的看法。
女娇心中讶异。这位先生,似乎比那位冲锋在前的治水英雄,看得更远,更透。
自那以后,女娇便对这位神秘的青衣先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借着带领他们熟悉地形的机会,主动接近林渊。
“先生,”女娇牵着一匹矮马,走在林渊身侧,声音清脆,“您看我们涂山这道水脉,往年雨季也常泛滥,依您之见,该如何疏导才好?”她指着前方一条湍急的溪流。
林渊停下脚步,看了看水势,又望了望两岸的山体,缓声道:“此地山势陡峭,强行拓宽河道易引发山崩。可在上游地势稍缓处,寻天然洼地稍加修整,作为蓄水缓洪之池,雨季蓄水,旱季缓放。同时,加固下游两岸根基即可。”
女娇眼睛一亮:“蓄水缓洪?这法子我们从未想过!先生真是慧眼!”她看向林渊的目光中,充满了惊叹。
又一日,女娇见林渊独自一人站在一处高坡上,远眺着涂山全景,目光深邃,不知在思索什么。她鼓起勇气,捧着一竹筒清甜的山泉水走上前。
“林先生,喝点水吧。”她将竹筒递过去,脸上带着明媚的笑容。
林渊回过神,看了她一眼,微微颔首,接过竹筒饮了一口:“多谢。”
“先生整日勘测地形,思索治水之道,不觉得枯燥吗?”女娇好奇地问。
林渊望向远方那依旧可见的、被洪水肆虐过的痕迹,轻声道:“见众生苦,便知肩上责。谈不上枯燥。”
他平淡的话语,却让女娇心中一动。她见过族中勇士的彪悍,见过文士的辞藻,却从未见过如此平静之下,仿佛背负着整个族群未来的深沉。
随着接触日多,女娇发现,自己投向那位青衣先生的目光越来越多。她欣赏大禹的勇毅与担当,那是显而易见的英雄气概。但林渊身上那种洞悉一切的智慧,那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沉静力量,却像一种更深邃的旋涡,吸引着她不断想要靠近,去探寻。
她开始在人后,带着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亲昵与仰慕,称呼林渊为“林大哥”。
“林大哥,你看这株草药,可是能治疗水湿之疾的?”
“林大哥,今日勘察可还顺利?我让人备了些清爽的瓜果。”
“林大哥,你懂得真多,好像没有什么能难倒你……”
她的关切,明显超出了对待一位普通客人的范畴。那眼神中的崇拜,连偶尔在一旁的大禹都隐约有所察觉。大禹对此只是微微一笑,他敬重先生如师如兄,只觉得先生这般人物,得人倾慕再正常不过。
而林渊,对于女娇的热情与靠近,始终保持着一种有礼却疏离的态度。他会解答她的疑问,会接受她善意的帮助,但眼神依旧平静,仿佛一面深潭,映照出对方的情感,自身却波澜不惊。
这一日,治水队伍即将离开涂山,前往下一处地点。女娇站在送行的人群最前面,看着那个即将离去的青衣背影,心中充满了不舍与一种难以言喻的怅惘。
她快步走到林渊面前,将一枚温润光滑、带着奇特纹路的白色石子塞到他手中,那是她在涂山圣泉中捡到的,据说是沾染了灵气的石头。
“林大哥,这个送你……带在身上,或许……或许能保平安。”她微微低着头,脸颊有些发烫,声音也比平日低柔了许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