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之上,混沌初开的蛮荒景象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不周山麓那相对宁静的一隅。青袍道人“青玄”的庐舍简陋,却与周遭的天地自然完美交融,仿佛他本就是这山石、流水、清风的一部分。
初生的三清,便是在这方天地间,度过了他们最为纯粹、也最为依赖“青玄道友”的漫长岁月。
这一日,晨曦微露,紫气东来。
老子静坐于一块青石之上,望着不远处云海翻腾,气息沉凝,似有所悟,却又仿佛隔着一层薄纱,难以触及核心。
青玄手持一截枯枝,走到他身边,并未讲解高深道理,只是以枝为笔,在湿润的泥土上,轻轻划下一个圆,首尾相连,无始无终。
“道兄,此圆为何无缺?”老子凝视着那个简单的圆,开口问道,他的问题直指本质。
青玄微微一笑,用枯枝在圆内轻轻一点:“因其‘无’为,故能‘无’缺。强求其方,则失其圆;强求其动,则失其静。无为,非不为,乃不妄为,顺其自然也。” 他顿了顿,指向远处一片自然枯荣的草木,“你看它们,可曾刻意生长,刻意凋零?”
老子眼中迷茫渐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清明,他对着青玄深深一揖:“多谢道兄点拨。无为而无所不为,老子受教。” 他周身的气息愈发圆融内敛,太清之道的根基,于此悄然奠定。
另一边,元始天尊则对着一处因灵气淤积而显得有些紊乱的地脉皱紧了眉头。他本能地觉得此地的“无序”甚是碍眼,欲要以自身之力强行梳理,将其纳入某种“完美”的框架之中。
“元始道友,”青玄的声音温和地传来,“可知水至清则无鱼?”
元始转身,神色依旧威严:“道兄,天地有序,方能长久。此间紊乱,有碍观瞻,亦损地气,理当修正。”
青玄走到他身边,并未否定他,而是指向地脉紊乱处顽强生长出的一株奇异灵草:“秩序固然重要,然天地之大,亦需容得下些许‘意外’。你看此草,若非此地灵气特异,焉能诞生?绝对的秩序,有时亦是另一种‘死寂’。秩序,当为生机服务,而非扼杀生机。”
元始看着那株在“无序”中绽放生机的灵草,陷入了沉思。他追求秩序的信念并未动摇,但青玄的话,却在他心中种下了“秩序当有包容性”的种子。他微微颔首:“道兄之意,元始明白了。秩序……亦需留有余地。”
而在山涧旁,年轻的通天正对着一块棱角分明、蕴含着先天庚金之气的矿石跃跃欲试。他感受到其中那股无坚不摧的锐气,想要将其“释放”出来。
“通天道友,”青玄不知何时来到他身后,“欲取其锋,先承其重。此金虽利,然过刚易折。你可有把握,驾驭这份锋芒,而不为其所伤?”
通天挑眉,眼中是少年人的锐气与自信:“道兄,天地万物,皆有一线生机!此金之锋,便是其生机所在!若因惧其伤己而不敢取之,岂非因噎废食?我偏要试试,截取这一线锋芒,看看它能达到何种境地!”
青玄看着他,眼中没有阻拦,只有一丝淡淡的欣赏与不易察觉的担忧。他轻轻拍了拍通天的肩膀:“既然选择,便需承担其后所有因果。记住,锋芒可破万法,亦可伤己身。守住本心,方是关键。”
通天重重点头,眼中光芒更盛:“我记住了,道兄!”
除了论道,更多的是日常的陪伴。
青玄会带着他们辨识不周山间的先天灵药,讲解其药性相生相克之理;会于夜空之下,指引他们观摩周天星辰运转,感受冥冥中的轨迹;会在洪荒风雨来袭时,为他们撑起一片宁静的结界,让他们安心体悟天地之威。
他会用采集的晨露为三清沏茶,会用狩猎来的低阶凶兽烤肉,会在他们修行遇到瓶颈时,以自己的方式默默引导。
三清对青玄的感情,便在这一点一滴中,日益深厚。他们敬他,因他道法高深,见解独到;他们亲他,因他亦兄亦友,关怀备至。在初生于世的他们心中,青玄便是这浩瀚洪荒中,最温暖、最可靠的港湾与明灯。
这一日,三清于山涧中演练新悟出的神通,气息引动,颇为不凡。
老子抚须赞叹:“二位贤弟进境神速。”
元始亦点头:“全赖青玄道兄平日指点。”
通天更是兴高采烈:“待道兄回来,定要让他看看!”
他们口中的“青玄道兄”,此刻正立于不周山一处绝巅,眺望着茫茫洪荒,眼神深邃,仿佛在观察着什么,又仿佛在等待着什么。他的青袍在风中猎猎作响,身影孤独却坚定。
他袖中,那由星辰本源与因果之线初步编织的“星衍盘”雏形,正散发着微不可查的流光。他隐约推算出,三清未来的道路将充满荣耀与荆棘,而一场巨大的变故,似乎也正在未知的时空酝酿。
他能做的,便是在这变故来临之前,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守护他们平安成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