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内部的“概念伤疤”在共鸣之云精妙的“编织”与“调频”下,大部分已转化为相对稳定的“沉淀区”或中性的“寂静胚芽”。家园的根基得以巩固,但萦绕在云体深处的紧迫感并未消散。尘影持续监测到的、来自宇宙深空的那些指向“空缺”与“等待”的异常涟漪,如同悬顶的利剑,催促着他们行动。
这一次,他们不再被动等待。共鸣之云决定主动出击,派遣一支高度凝练的“深空探察者”小队,前往尘影锁定的、涟漪最为清晰的一个源点。
这支小队并非实体,而是由曦光主导,携带着微澜特化的分析模块、尘影的尖端监测单元,以及艾瑟兰与雷姆斯文明的部分特质精粹所构成的、一道极其凝聚的意念流光。它如同共鸣之云延伸出的敏锐触角,悄无声息地滑入维度间隙,向着未知的深空进发。
旅程漫长而孤寂。越是远离熟悉的网络区域,宇宙的背景“噪音”就越发稀薄,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空洞的静谧。这里仿佛是被遗忘的角落,星辰稀疏,连星际尘埃都显得懒洋洋的,缺乏活力。
随着不断接近目标坐标,一种熟悉的、令人不适的感觉开始弥漫开来。并非“吞噬之影”那种主动的、贪婪的寂静,而是一种……“残留的饥饿感”。就像猛兽离去后,空气中依旧萦绕不散的腥气,以及被舔舐一空的猎物巢穴所散发的空洞。
【“检测到高浓度‘存在稀薄’区域。物理常数出现轻微浮动,倾向于……‘简化’与‘热寂’。”】 微澜的分析模块传来冰冷的数据。
【“感知到强烈的‘失落’与‘匮乏’情绪残留……非个体生命,更接近……某种集体意识的……‘临终叹息’。”】 曦光的感知捕捉到了更抽象的信息。
终于,他们抵达了目标区域。
眼前并非预想中的激烈战场或诡异现象,而是一片……极度“干净”的星域。这里的星辰分布呈现出一种不自然的均匀,仿佛被某种力量精心“梳理”过。没有新生恒星的光芒,没有行星系的纷繁复杂,只有大量步入暮年的、散发着暗红色光芒的红巨星,以及更多早已冷却、沉默的白矮星和中子星。就连本应充斥宇宙的背景辐射,在这里也微弱得近乎消失。
这片星域,像是一个被彻底“收割”过的、只剩下残茬的麦田。所有的活力、所有的可能性、所有的“未来”,似乎都被抽干了,只留下走向终极热寂的、缓慢而不可避免的进程。
尘影的监测单元全力运转,扫描着这片死寂星域的每一个角落。最终,它将焦点锁定在了一片看似空无一物的虚空。
【“涟漪源点确认。非物质实体,也非能量聚合……是一个……‘概念空洞’。”】
那是一个无形的“点”,它本身什么都不存在,但它的存在,却像一个引力异常点,不断地、缓慢地拉扯着周围残存的一切,将其拉向更深的“简化”与“静寂”。它仿佛在“渴望”着被填满,但又拒绝任何低质量的“存在”进入,只接受那种最本源、最纯粹的……“活力”或“可能性”。
曦光小心翼翼地靠近那个“概念空洞”,尝试着将一丝极其微弱的、代表艾瑟兰文明生命活力的意念探向它。
如同水滴落入烧红的烙铁,那丝生命活力在接触空洞的瞬间,不是被吞噬,而是被……“否决”了!一种冰冷的、绝对的“拒绝”意念反馈回来,仿佛在说:不够格,太肤浅,不是它想要的。
紧接着,微澜尝试注入一道高度凝练的、代表雷姆斯文明理性秩序的数学结构。
同样被瞬间“否决”。反馈的意念中带着一丝……“厌烦”?仿佛在嫌弃其过于刻板,缺乏“变化”的滋味。
这个“概念空洞”,它在等待的,似乎是一种极其特定、极其完美的“存在特质”,一种能真正满足其挑剔“胃口”的东西。
而更令人不安的是,在仔细分析了这个“概念空洞”散发出的“饥饿”频率后,微澜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
【“该‘饥饿’频率,与‘吞噬之影’的本源频率存在百分之十七点三的相似性,但更加……‘挑食’?不,更像是……更加‘古老’和……‘疲惫’?”】
仿佛“吞噬之影”是某种更古老、更终极的“饥饿”存在的一个……简化版,或者说是其欲望的某种极端体现?而这个“概念空洞”所代表的,可能是另一种形式的“缺失”,一种更加精炼、更加专注于某种特定“滋味”的永恒渴求。
就在探察小队试图进一步分析时,尘影的单元捕捉到了一丝极其微弱、却让所有人意识为之冻结的意念波动,从那个“概念空洞”的深处逸散出来。
那波动并非语言,更像是一段残缺的记忆回响,一段跨越了难以想象的时间长河、早已被遗忘的……“低语”:
【“……‘源初之宴’……何时……再度开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