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菁承的奏折,终究还是离开了雍城,送去了京中。
吴家八十多口,结局是注定的。
就算朝廷会放过他们,宫中也不会。
也可以说是就算宫中会放过他们,朝廷不会。
唐云私下处置了也就算了,按照程序交给京中,那么宫中和朝廷必然要给雍城这边一个交代,赵菁承的奏折,奏折中的内容,便是宫中和朝廷需要的“正当理由”。
一直以来,唐云没提这个事,还真不是优柔寡断举棋不定。
刺客是刺了,问题是也没刺着他,就出两次手,一次被梁锦揍的没人样了,另一次倒是有人样,心理打击比较重,俩女的外加一个老头,老头还没出手,就俩女的,照脸一顿踹。
要说唐云恨吴家吧,谈不上,理解,世家嘛,什么事干不出来,出来混,不就是你杀我我杀你吗,成王败寇。
罪证,他都看过了,牛犇也和他谈过这个事,觉得杀不杀都行。
杀了,这个世道不会好上几分,以后该有人刺杀还会有人刺杀他。
不杀,吴家也翻不起什么浪花了,宫中和朝廷肯定不会放过他们。
退一万步来讲,就算吴家能活下来一些人,如果有一天真的卷土重来了,真的报复唐云的,丢人的不是他唐云,是宫中和朝廷,被骂的,也是宫中和朝廷。
唐云总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模样,难免让人忽略他也在成长,在思考。
一个世家的崛起,绝不是靠自身努力奋斗。
吴家能起来,朝堂有上有多少人支持他,又有多少人手了他们的好处。
现在吴家倒了,那些支持过他们,收过他们好处的人,避之不及,但又怕被牵连,因此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尽快堵住吴家人的嘴。
想要永远堵住别人的嘴,只有一个办法。
唐云考虑到了这件事,赵菁承同样考虑到了,二人心照不宣。
只不过前者心比较大,后者想要万无一失。
吴家的完蛋,没有在雍城掀起任何浪花,如今人们只关注着两件事,大兴土木,建立新营。
唐云的计划彻底走上了正轨,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运转着。
曾经带给朝廷的震撼以及余韵,依旧影响着雍城,隔三差五就有朝廷衙署派人过来嘉奖一番,见了唐云也是客客气气的,官职有高有低,大多都是位高权重之人,来了后就和哄孩子似的,好话说尽,只要努力干活就行。
转眼之间,夏末,兵部来了一位主事,无怠营、熊营、鹰营,全部通过。
兵部大力支持唐云,给了他除了物质支持以外的任何支持。
唐云很开心,让牛犇带着这位主事去喝南关特产,也就是东南风,哪凉快哪待着去。
新营建的差不多了,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最大的问题,不是怎么操练,而是怎么沟通。
赵菁承整天带着一群文吏学异族语言,再教异族们汉话,随身携带三个水囊,那都不够喝,嘴皮子都磨破了。
三支新营,无怠营是第一个建的,也是第一个满编的。
人数和唐云最早计划的有些出入,只有五百人。
唐云说到做到,投入了大量的钱粮,只要谢老八开口,要什么给什么,现在就连大帅府都不清楚无怠营的军伍到底领多少粮饷。
洛城举办的联赛终于结束了,唐云也将恋恋不舍的宫锦儿娘来送出了城,刚回到营帐中坐下,谢老八找上门了。
“入林。”
谢老八进来坐下后,眉头皱的和蜡笔小新似的。
“短短月余,蝮部又灭了四支部落,据跑到北侧的异族们说,蝮部兵马有不少戒日国的人马,容貌差异极大。”
“戒日国的甲士?”唐云瞳孔猛地一缩:“有多少人?”
“不知,那四支小部落接连被屠,三千多人,就跑出来六十余人,跑到了盾女部寻求庇护。”
唐云站起身,背着手来到了帐外,谢老八和阿虎跟在身后。
走出了营帐,上了马,一路来到南城门,期间,唐云一言不发。
直到上了城墙,站在城门上方,唐云举目望向热火朝天的几处工地,无声的叹息着。
谢老八一头雾水,看向阿虎,面带询问之色。
阿虎摇了摇头,也只有他知道自家少爷在想什么。
唐云,不喜欢战争,真的不喜欢。
他喜欢创造,就如同眼前所见到的一切。
他不喜欢破坏,不想在山林中点燃战火,点燃一处又一处战火。
无怠营进入山林,是为了搞情报,一旦弄清楚了蝮部有多少人马,兵力布置以及装备细节,南军这边就会派兵,人数不会太多,却是联军,鹰驯、铜蹄、璃、盾女,以及十余个其他部落组成的联军。
山林弱肉强食,没那么多规矩和礼仪可讲。
大部落之间开战,没有任何小部落可以坐山观虎斗,他们必须加入一方。
这就是说,当联军攻向南侧,不断压缩蝮部的活动空间,在这个过程中,所有被波及的部落,要么,加入联军,要么,加入蝮部,要么,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