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旧匣沉星岁月深,新藤绕门绿意匀。
梅香暗度茶烟里,剑影轻摇灯影昏。
曾向苍溟赊浩气,今于小院寄闲身。
人间至味是相守,一粥一茶总念真。
一、星匣启封
夏至的蝉鸣刚起,林骁正蹲在阁楼的角落,擦拭一个积满灰尘的铁皮匣。匣子是“启明号”的弹药箱改的,边角被岁月磨得发亮,锁扣上缠着圈星蓝花藤,是去年苏约怕它生锈缠的,藤叶间还挂着颗小小的梅果,是小丫头偷偷塞进去的。
“慢点擦,别蹭掉上面的刻字。”苏约端着杯凉茶上来,茶杯是粗陶的,杯底印着个歪歪扭扭的“家”字,是小远捏泥坯时不小心按的手印。她蹲下身,指尖拂过匣盖内侧的刻痕——那是星历36年,林骁用能量匕首刻的“约约的宝藏”,字迹深浅不一,却在“约约”二字处格外用心。
林骁用软布蘸着星核水,细细擦拭匣身的锈迹。随着灰尘剥落,匣面上的图案渐渐清晰:一艘星舰正在穿越星云,舰身上画着朵大大的星蓝花,旁边写着“启明号”三个字,是阿澈当年的手笔,颜料用的是星蓝花汁,虽已褪色,却依旧能看出淡淡的蓝。
“这匣子装过咱们最值钱的东西。”苏约忽然笑了,伸手从匣底摸出个小小的丝绒袋,袋口系着的红绳已经发白,却是用她当年的头发编的。打开袋子,里面滚出颗磨得光滑的星核石,石上有个小小的缺口——是星历38年,林骁用它砸开战俘营的铁锁时崩的。
匣子里的物件渐渐摆满了阁楼的旧木箱:有苏约的急救包,帆布上绣着朵梅花,针脚粗得像麻绳,是林骁趁她睡着时绣的;有林骁的护腕,内侧缝着块星蓝花布,是苏约从自己的白大褂上剪的;最底下压着件小小的襁褓,上面绣着“毅骁”二字,是苏约怀着孩子时,在颠簸的星舰上一针一线缝的,布角还沾着星港的沙。
“这襁褓比毅骁现在的儿子还大。”林骁拿起襁褓对着光看,布料已经泛黄,却在“毅”字处格外厚实——当年苏约怕针扎到孩子,特意多缝了三层。“那时你总说‘要让孩子知道,他的家在星舰上,更在咱们心里’。”
苏约从匣角翻出张泛黄的纸,是张手绘的星图,上面用红笔圈着个小小的星系,旁边写着“未来的家”。“这是阿澈画的,”她的指尖停在星图边缘的小字上,“他说等战争结束,就带着咱们找个有梅树、有星蓝花的星球,盖座带阁楼的房子,像这匣子一样,把温暖都装进去。”
阁楼的窗开着,风带着院中的梅香和星蓝花香漫进来,拂过匣中的旧物,像在轻轻抚摸一段段沉睡的时光。林骁望着匣中闪烁的星核石,忽然觉得这铁皮匣不是金属做的,是用岁月的温度熔的——里面有战火淬炼的坚硬,有花布包裹的柔软,还有此刻阳光落在锈迹上的暖。
二、藤门新绿
午后的阳光带着慵懒的热,苏约在柴门旁摆弄新栽的星蓝花藤。藤蔓是从星港移植来的,带着新鲜的泥土气,卷须已经开始往门柱上爬,像只小小的手,正努力抓住可以依靠的地方。门柱是去年新换的,林骁特意选了段带疤的梅木,说“有疤的木头更结实,像咱们”。
“别浇太多水,”林骁扛着把锄头从菜园回来,锄头上还沾着新鲜的泥土,“这藤跟你一样,看着娇,其实耐旱。”他蹲下身,帮着把藤蔓往门环上绕,铜门环是毅骁寄来的,雕成星蓝花的形状,握手处还刻着“相守”二字,阳光照在上面,泛着温润的光。
柴门的木板上,还留着些浅浅的刻痕:有苏毅骁小时候的身高记录,最上面那道已经快到门楣,旁边写着“比爸爸高了”;有小丫头画的全家福,三个小人手牵手,旁边的梅树比人还高;最底下有个小小的箭头,指着门内,写着“家在这里”,是小远去年刻的,笔画还歪歪扭扭。
“你看这箭头,”苏约指着刻痕笑,“跟你当年在黑渊星系给我指路时画的一模一样,连歪的角度都一样。”她忽然从门后的石缝里抽出根旧麻绳,是当年捆扎行李用的,上面还缠着片干花,是星历40年撤退时,从战场上带回来的星蓝花,花瓣虽已碎,却依旧带着淡淡的香。
门后的石凳上,放着个旧竹篮,里面装着些刚摘的蔬菜,最上面摆着两朵新开的星蓝花,是小丫头早上插进去的,说“要让爷爷奶奶买菜也带着花”。林骁拿起竹篮,忽然发现篮底有个小小的补丁,是苏约用星舰的帆布补的,补丁上绣着颗星星,针脚细密,像怕它再破了。
“毅骁说星港的孩子们在学种星蓝花,”苏约往藤根上培了些土,“他还拍了视频,小远总爱指着屏幕喊‘像奶奶种的’,其实他根本没见过咱们的院子。”她忽然往藤蔓上系了根红绳,是用今年的新麻编的,绳头打了个蝴蝶结,像当年林骁第一次送她花时系的那样。
风穿过柴门,带着藤蔓的新绿气息和远处星港的烟火气,在门内门外打着旋。林骁望着门环上缠绕的藤蔓,忽然觉得这柴门不是木头做的,是用岁月的经纬编的——里面有星舰航行的轨迹,有花藤攀爬的执着,还有此刻阳光落在新叶上的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