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战役是6月份结束的。
不同于历史上,日军这次损失十分严重,进攻兵力几乎三分之一都丢在了第六战区的阵地上了。
那么他们是不是就此偃旗息鼓,开始固守阵地和国军展开对峙了。
当然不是了。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有着田中奏折等文件提到日本的侵略野心,但是在整个抗日战争中,日军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战争规划。
很多时候,他们的规划都是对下面人盲动后的确认。
九一八的时候,就是一小簇鬼子擅自发起进攻,关东军随后才跟进,日本政府居然是最后知道的。
等到淞沪的时候,又是军方擅自扩大战争规模,不顾政府命令,沿着长江向着中国腹地进攻。
这不是说,日本政府就不想侵略中国了,而是说日军的作战没有进攻重点,完全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没有整体性的进攻规划,不能直接威胁到中国的命脉。
日军进攻的时候,他们既不是沿着长江向着四川突进,也不是从山西向着汉中迂回,完全是哪里有中国军队,就去哪里打。
根本没有构建起一个全国性的攻势,只是孤零零地打了一系列战斗。
至于打赢了战斗后怎么办。
战斗都赢了,难道战争不就胜利了吗?
这种短视思想导致日军在中国战场一直没有完整歼灭过哪怕一支军级以上单位,他们只是固定地进攻某个地点,把中国军队打垮后,就待在原地不动了。
这样一来,国军打不过鬼子,还不会跑吗。现在第六战区的很多国军部队,就是和日军血战后,带着一点残兵退下来又重组的。
部队在战斗中只要不被彻底歼灭,只会越打越强。因为战争经验是可以积累的,虽然现实并不是游戏,但是正规战斗经验多的部队一般都是精锐。
红色武装就是在这样的不断战斗中成长起来的。
国军几支比较能打的部队,在抗战中也是久经战阵的。
日军的短视除了给自己培养了能打的敌人,还把战线拉的七扭八歪的,不少部队就完全陷入中国军队的包围之下,随时有全军覆没的可能。
日军的第11军就是这样一支典型的日军。
他们凭借着自己的先期优势,贸然把宜昌打了下来,把自己的战线在长江上拉出一个大大的突出部。
他们的力量使用干净后,既不从后方调集兵力填补战线,也舍不得放弃宜昌。
一个军孤零零地掉在日军整体战线之前,被国军第5、6、9战区包围。
他们必须不断发起进攻。
进攻是为了防御,只有不断的进攻才能把围绕在他们周围的国军部队打垮,不给国军休养生息的机会,才能保障他们自己的安全。
所以,尽管鄂西战役中,日军第11军损失严重,他们还是要继续发起常德作战。
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畑俊六向日本大本营说的清楚。
要结束中国的战事,只有杀出一条血路,打进四川,彻底打垮中国人的抵抗意志。
大本营问了他两个问题就把他的计划堵了回去。
大本营已经没有办法调集更多的兵力了,他能不能以现在的兵力,打进四川?
一般来说,国军被打垮后,当地一定会兴起红色武装,他能不能剿灭这些武装?
畑俊六两个都办不到。
要是现在的兵力就可以打进四川,他还要和大本营废什么话呢。要是能够剿灭红色武装,华北现在也不至于变成鬼子的失血口了。
不过,他还是要做最后的挣扎的。
至少,他要阻止重庆继续把第六战区的部队运往滇缅战场,那样就是在慢性自杀。
层层指标压下来,常德会战在日军看来,就非打不可了。
常德作战既是日军第11军的自救,又是和滇缅战场的配合。
战役决心定下了,就要调集兵力了。
第11军的兵力实在不足以发起大规模进攻。
既然大本营不会继续给中国战场增加兵力了,那么第11军的兵力就只能从中国境内的日军中调集了。
所以许粟这一仗打下来,对红色武装的帮助反而是最大的。
鄂西战场上鬼子损失了三万,华北战场上就要调出两个旅团,八路的处境立刻就好了许多。
等到11月,鬼子终于调集了所需要的大部分兵力,开始向着国军发起进攻。
国军也早就发现了正面鬼子的动静。
实际上,除了苏德战场上的两个怪物外,在二战中,部队的敌前调动几乎是没有办法隐瞒的。
你只可以掩盖自己比较少的事实,但是不能伪造自己没有的东西。
像是欧洲战场在后方搞得的伪装行动,这些行动成功的前提,就是英美部队真的有重型装备,不然你就算伪装了,也没有人信啊。
苏德战场的敌军调动可以隐藏,是因为他们两个在各个战场都集中了数千门大炮,在部队集中的过程中,可以偷偷多加强几百门大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