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若到了第一时间交予元俭,此事务必保密,事关我们身家性命。”林铤郑重的说道。
“属下明白!”雷薄与廖化二人拱手回道。
林铤此时心里也不禁盘算道:“是时候该把水泥给整出来了,不然要塞修筑的时间肯定是不够的。”
雷薄这时候打断了林铤的思考:“主公,不知属下能做些什么?”
林铤收回了思绪,才发现把雷薄忘了。于是道:“仲达,目前需要你操练弓箭手120名,刀盾长枪士卒80名,庄内的200护卫队也如此一般操练,需仲达费心了。”
“此乃属下份内之事,只是………………”
“哦,忘记告诉你了,你与元俭、文向现今已升为曲长,所部士卒人数为200人,庄内与军中分离。”林铤笑道。
“谢主公,不想雷薄此生还能再次掌兵征战。”说完雷薄躬身对着林铤下拜行礼。
林铤扶起雷薄又交代了一些相关事宜就让二人下去安排了。
又过了几日,林铤日夜苦思,整理了记忆中的简略的水泥制造方法,有了水泥才能制造混凝土。
林铤先是尝试了中国古代的胶凝材料结合水泥的制作方法,使用纯石灰砂浆(生石灰+水),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于是又想到了南北朝时期改良为糯米石灰浆,通过糯米中的支链淀粉增强粘结力,强度能提升3倍以上。先生石灰浸泡月余生成石灰膏。糯米熬煮成浆后与石灰膏按一比五的比例混合。虽然最后的结果比纯石灰砂浆好太多了,但是还是没有达到林铤的预期。
于是林铤又尝试复刻古罗马的水泥技术,以石灰石为主要原料,煅烧后生成生石灰(氧化钙);考虑到桂阳郡没有火山,所以火山灰是肯定没有的。最后选择掺入磨碎砖块作为活性材料;使用木炭作为燃料,在窑炉中达到约900°C的煅烧温度;通过气囊鼓风为辅,水力驱动的鼓风装置为主不断的升炉温。做出来的“古罗马水泥”因为没有火山灰,成品还是没能有预期的效果。
最后无奈之下只得命人快马加乘船前往交州再想办法往朱崖洲(今海南)寻火山灰。林铤依稀记得海南有着名的琼北火山群,现代的海南在这个时期叫朱崖洲。
不曾想派遣出去的人在到达交州的苍梧郡时遇到了有贩卖稀奇玩意儿的小商人,其中就有火山灰,因林铤先前有命令如有遇到身上银钱全部购买,所以就全部买下了,但就是数量极少。幸运的是寻得火山灰其中花费的时间比较少。
在获得火山灰后,按照之前“古罗马水泥”的制作流程全部走了一遍,最后到了混合的流程,将煅烧后的石灰与火山灰按比例混合,最终林铤竟然做出了具有水硬性的罗马砂浆,而林铤发现其竟然可以在水下硬化。??
但目前“罗马砂浆”受限于磨碎的砖块这一原料的问题。
林铤又苦思冥想了几日,不断的调整配方,最后调整的方案则是以石灰石或贝壳为主料,由于荆南四郡都是多山地区,缺贝壳不缺石灰石,在锻造房中的炉窖中进行高温烧制,待一段时间后石灰石表面泛起红光便停止加热,快速用工具将其取出放置于容器之中;紧接着又将清水倒入盛放烧制好的石灰石的容器之中,容器之中产生了激烈的熟化反应产生出高热量,容器中的生石灰就变成了熟石灰,待熟石灰干燥后便可以轻轻松松将熟石灰碾成粉末;之后又寻来许多的陶瓷器皿,将陶瓷器皿用力捣成细腻的粉末状态(由于陶瓷器皿是黏土和黄土混合再经高温烧制而成,里面的杂质少加之干燥又容易捣成细腻的粉末);再后面林铤又把熟石灰的粉末和陶瓷器皿的粉末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倒入桶状器皿之中,加入器皿容量四分之一的清水搅拌均匀,再加入一些命人捡来的极小的碎石子用以增加结构强度,如此改良版的简易版混凝土就制作成功了。
之后林铤又制作了砖块的模具,将制作的简易版混凝土倒入其中抹平夯实,等待莫约三个时辰之后,东汉末年版的混凝土砖就成型了。在几番硬度测试之后,林铤惊喜的发现这简易版混凝土砖远远超过这个时代所能生产的所有城墙砖。
【愢,读音同死,是谦和的意思】
【鼓风器是一种强制送风的冶铸工具,商代、西周之前已出现,西周铸铜炉壁残块发现通风口实证。早期采用牛皮或马皮制成的皮囊(称橐),外接风管利用胀缩鼓风,战国发展为多橐并联的排橐,汉代冶铁画像石记录单橐操作场景。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驱动的鼓风装置水排,三国时期推广使用。唐宋时期逐步演变为木扇式风箱,北宋《武经总要》记载行炉用悬扇式鼓风器。元代《农书》载有双木扇门风箱与水排结合的结构,并出现回拉杆双木扇铸铁风箱。明代《天工开物》记录多种风箱形制,拉杆活塞式风箱最早见于宋代《演禽斗数三世相书》,其双向鼓风技术设计包含4个活门与风道。该技术支撑中国公元前8世纪竖炉冶炼生铁体系的形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