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铤似乎嗅到了什么“阴谋”一般道“哦?子初怎么突然有了这兴致?”
刘巴闻言也是惊觉自己行事不太谨慎,头上更是有些许冷汗道:“适才昨日便是突然想到此事,故而今日特来进言。”
林铤闻言也觉得此事无伤大雅,便让刘巴前去操办。
是夜,郡守府内大宴群臣,席间觥筹交错,饮酒弹唱好不快活。
宴会渐入尾声,林铤却早已独自在郡守府一处无人的角落,继续自顾自的独饮。
刘巴早已发现林铤不在宴会现场,心有所感便在郡守府内寻找林铤,主要也是担心今日之筹划提前暴露。
寻觅间却见林铤一人月下独酌,刘巴快步上前道:“主公何故又在此处独饮闷酒乎?”
林铤见刘巴前来只是苦笑的摇了摇头并未回应。
刘巴见此再道:“如主公喜月下独酌不妨至内院庭院之中,巴好陪主公共饮一斛。”
林铤闻言也是道:“好你个刘子初,别像昨天一样匆忙的溜了。”
刘巴亦是苦笑口称不会,心中也是一阵腹诽:“我这是给你准备惊喜了,你倒好还怪我我了。”
于是君臣二人同往内院之中,不曾想林铤到内院之后被眼前的场景惊掉了下巴。
“子初,这是…………………………………”
“主公此乃过“中秋”呀。”
“我记得你们可没有“中秋节”?”
“这不是昨日主公你对我说的吗?”
林铤顿时心中感动,眼中泪花闪过。
这时只见赵云、甘宁、牵招自左侧而来,手中带着美酒瓜果。
右侧则是廖立、冯习、雷薄一同前来。
而徐盛与廖化带着一帮看似表演之人前来。
林铤最高兴的则是鲍隆带着鲍老汉一同前来,林铤快步上前道:“鲍伯,一直忙于公务,疏忽了您还请恕罪。”
鲍老汉道:“我知道你是忙大事,鲍伯不怪你,我听说今日是你家乡的“中秋节”,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我们也算是你的家人,小隆子说我们一起来与你团聚一番。”
林铤闻言心中此时已是感动的无以复加。
赏月活动遂开始,只见徐盛带来的卖艺人表演“吞刀吐火”,忽一艺人吞咽利刃,又见另一艺人口喷火焰,可谓是“吞刀吐火,云雾杳冥”。众人无不看得目不转睛,大声叫好,好不热闹。待表演结束之间樊氏与甄宓领着一众婢女手捧一盒盒点心走来,待食盒打开只见是一个个圆圆的饼。
这时刘巴上前道:“主公,这是我猜想的月饼,因为想给主公一个“惊喜”便擅作主张,做得不好之处还请主公责罚。”
林铤拿一起一个“月饼”放至嘴边轻轻的咬下一口道:“这是我吃过最用心的月饼,好吃!”
林铤吃完手中的月饼对着众人躬身下拜一礼道:“多谢诸位。”
千言万语只能汇聚成一句感谢。
这时一向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廖化和徐盛道:“传闻主公诗才当世无双,可否现场以主公家乡的“中秋节”作一首如何?”
林铤闻言也是头大,这俩活宝。难道自己又要当文抄公?
这是樊夫人也是一脸幽怨的看着林铤道:“您为甄夫人所做的《感鄄赋》我也曾有幸拜读,让人好生羡慕。是否能现场再作一首?”
林铤心道:“好家伙!这下不当文抄公都不行了。”
于是道:“那我就献丑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林铤吟诵完毕,全场皆惊,在场不管懂不懂诗词之人皆是被林铤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给震惊的说不出话来了。
“主公大才!”这时有一人大喊一声。
给林铤吓了一跳,众人见此也是哈哈大笑。于是就在这欢快的氛围中继续饮酒赏月吃“月饼”。
林铤看着眼前的众人,第一次对这穿越过来的陌生时代有了一丝丝归属之感。
【东汉末年尚未形成明确的“中秋节”名称,相关习俗多与古代祭月活动融合。 ?
起源背景
中秋节的起源可追溯至古代祭月习俗,《礼记·月令》记载周代已有秋季祭月的传统,但未形成固定节日。汉代开始出现与秋社相关的庆祝活动,但未明确称为“中秋”。 ?
名称演变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但作为节日固定化始于唐代初年,宋代逐渐普及。东汉末年(公元220-公元280年)尚未形成“中秋节”概念,相关活动可能融入秋社或祭月习俗中。 ?
习俗关联
东汉时期农业祭祀活动频繁,秋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与中秋习俗有重叠,但未形成独立节日。祭月活动仍属于帝王祭祀体系,民间尚未形成统一称谓。】
【汉代(公元前202年-220年)有“吞刀吐火”的幻术表演,被视为烟火雏形,但属于魔术范畴,未涉及火药】
【月饼作为中国传统中秋食品,其起源并非由单一人物发明,而是经过多个朝代的演变和发展。?最早的可靠文字记录可追溯至唐朝,而宋代文献中已明确出现“月饼”一词?,但关于其“发明者”存在多种传说,包括唐朝裴寂、殷商闻仲等,这些说法均缺乏确凿史料支持,更多反映了文化传承中的民间故事】
喜欢风起荆南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风起荆南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