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开完了,人散了,但案子还沉甸甸地压在每个刑警心头。
陆野回到自己工位,脑子里还在过着井下的那些画面,还有白板上那寥寥无几的信息。无名女尸,偏僻枯井,鬼神谣言…这开局真是糟透了。
他下意识地调出系统界面。那个半透明的屏幕无声地悬浮在视野里。
【用户:陆野】
【当前权限:县刑侦大队队员】
【状态:轻度疲劳(精力点恢复速度减缓10%)】
【精力点:24/30 (缓慢恢复中)】
【可用功能:案件分析提示(初级)、现场三维重建(初级)、逻辑链分析(未解锁)…】
看到“逻辑链分析”还是灰色未解锁状态,陆野叹了口气。这案子线索这么碎,要是能有那功能,说不定能理出个头绪。
正琢磨着,技术队的小王一脸兴奋地跑过来,手里拿着几张刚打印出来的报告。
“周队!周队!有发现!”小王嗓门挺大,一下子把办公室里还没走远的人都吸引了过来。
周队刚从茶水间出来,闻言立刻迎上去:“咋呼什么?什么发现?”
“是井壁那些刮痕!”小王把报告递过去,“我们实验室做了高精度扫描和模型对比,基本排除了是动物或者自然塌陷造成的。那痕迹…非常像是某种编织物,对,就是那种很粗的麻绳或者尼龙绳,反复、用力摩擦井壁留下来的!”
“绳子?”周队一把抓过报告,眼睛快速扫着上面的数据图和对比照片。
“对!而且从摩擦的力度和方向来看,不像是承受了很大重量的拖拽,反而更像是……”小王顿了顿,组织了一下语言,“更像是有人靠着绳子,脚蹬着井壁,一点点往下爬或者往上爬的时候造成的!”
有人下过井!
陆野心里咯噔一下,自己会上的推测被技术证据支持了!
周围几个老刑警也围了过来,脸色都严肃起来。
“确定吗?”周队追问。
“九成把握!”小王肯定地说,“还有,井底淤泥的微生物群落分析和沉降实验也做完了。结果显示,尸体下方及周围区域的淤泥,其扰动时间与其他区域的沉淀时间存在明显差异,大概就是最近一周内被剧烈搅动过。这不像是尸体砸下去能造成的,更符合…更符合有人在里面走动、踩踏的痕迹。”
有人下去过,还在井底活动过!
会议室里刚刚散去的众人,心思又活络起来。这发现太关键了!
凶手抛尸后,为什么还要冒险下到井底?是为了掩盖什么?还是井底下有什么东西必须处理?
“妈的!”周队骂了一句,眼神却亮了起来,“这王八蛋,玩得还挺花!这就说得通了!那井又深又臭,不是必须,谁愿意下去?他肯定在底下干了什么!”
他立刻转向众人:“都听见了?凶手下去过!这说明井底很可能还有我们没发现的线索!或者,他拿走了什么东西!二中队!立刻准备一下,带上强光照明和更细致的勘查设备,再下井!给我把井底每一寸泥都给我筛一遍!看看有没有遗漏的物证!”
“是!”二中队的人领命,立刻忙活起来。
周队又看向法医刘敏那边:“刘姐,尸检还得加快!特别是指甲缝里的东西和颈部的勒痕,看能不能找出更多关于凶手的信息!”
“已经在加急了,最快今晚能出初步报告。”刘敏点点头。
办公室里再次忙碌起来。陆野看着大家奔走,感觉自己有点插不上手。他是新人,这种二次勘查的重要任务,暂时还轮不到他。
孙建军不知道啥时候又溜达回来了,靠在门框上,阴阳怪气地来了一句:“哟,蒙对了一次,运气不错啊,娃娃兵。”
陆野没理他,心里却想,这可不是蒙的。系统的三维重建,确实帮他抓住了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
他坐回电脑前,重新调出黑石沟村及周边的地图,仔细看着。村子位置很偏,进出主要就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凶手要把尸体运到那里,不可能一点痕迹都不留。汽车?摩托车?还是干脆用走的?
如果凶手对当地那么熟悉,甚至知道那口井的传说并加以利用,会不会就是本村人,或者附近村子的人?
村民们都说不认识死者…是真的不认识,还是不敢说?
一个个问号在他脑子里打转。
【案件分析提示(初级)启动:基于当前信息分析…】
【提示:抛尸行为显示凶手对现场熟悉度较高;二次下井行为表明井底可能存在关键物证或需掩盖的痕迹;建议重点关注近期在黑石沟村附近有活动轨迹、并可获取绳索类工具的人员。】
系统的提示再次响起,虽然依旧是初级,但总结得很到位。
对现场熟悉…能拿到绳子…
陆野把这些记在心里。他现在能做的,就是等,等技术队二次勘查的结果,等法医的报告。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外面的天都快黑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