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国的死,如同在一锅即将沸腾的油里滴入了冷水,瞬间在社会上炸开了锅。
命案本身已经足够吸引眼球,而当死者的身份——“知名老赖”、“欠债百万拒不执行”、“开着豪车住着好房却拖欠农民工工资”——被媒体挖掘出来并大肆报道后,引发的舆论反响彻底走向了分裂和极端。
第一时间,各大新闻客户端弹窗、社交媒体热搜榜,都被“雨夜杀手第三名受害者”、“知名老赖家中遇害”等词条占据。
传统的权威媒体和大部分网民的观点是震惊和谴责:
“严惩凶手!无论死者有何过错,生命权不容侵犯!”
“私刑不是正义!法律才能维护社会秩序!”
“警方必须尽快破案,否则人人自危!”
“杀人偿命,天经地义!”
然而,与以往恶性命案一边倒谴责凶手的情况不同,这一次,网络上出现了大量截然不同的声音,而且音量越来越大:
“死的活该!这种老赖早就该死了!为民除害!”
“只能说杀得好!大快人心!可惜没把跟他一样的老赖全杀光!”
“警察别破案了,省点纳税人的钱吧,这种垃圾死了是为社会做贡献!”
“凶手是个英雄!只杀该杀之人!比某些不作为的部门强多了!”
“我要是被欠了钱,我也恨不得杀了他!理解凶手!”
各种极端言论、煽动性口号、甚至是对凶手的“赞美”和“同情”,在微博、抖音、贴吧等平台肆意传播。一些平时无人问津的、受害者家属控诉“老赖”的旧帖被重新挖出,评论区充满了“报应不爽”、“凶手干得漂亮”的留言。
这种扭曲的“共情”和对暴力的美化,形成了一股令人不安的暗流。
甚至有人根据有限的报道,开始模仿凶手的作案模式,给其他“老赖”寄恐吓信,或者在他们的家门口用红色油漆画上叉号,声称“清道夫即将来临”。
社会情绪被极大地煽动起来,舆论场变成了一个混乱的、充满戾气的角斗场。
刑侦支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上级部门的督办电话一个接一个,语气严厉,要求限期破案,平息舆论风暴。但同时,另一种无形的压力来自民间那汹涌的、“同情”凶手的声音,让办案民警的心情变得异常复杂。
重案组办公室里的气氛格外压抑。陈凯烦躁地合上笔记本电脑,骂了一句:“妈的!这帮人是不是有病?居然给杀人犯叫好?”
周婷看着屏幕上那些触目惊心的评论,脸色苍白,喃喃道:“他们只看到老赖的可恨,却忘了凶手的残忍和违法…”
李伟闷声道:“舆论越是这样,凶手可能越觉得自己做得对,越会继续作案。”
陆野站在白板前,看着三名死者的照片和那些充满戾气的网络评论截图,眉头紧锁。他理解民众对“执行难”和“老赖”现象的深恶痛绝,但这种对暴力的追捧和美化,是极其危险的社会信号。
“都冷静点。”陆野转过身,声音沉稳,试图稳住军心,“舆论是舆论,案子是案子。我们是警察,我们的职责是扞卫法律,抓捕罪犯,保护所有人的生命安全,无论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民众的情绪可以理解,但不能成为我们动摇的理由!”
他敲了敲白板:“凶手正在利用这种情绪,他把自己包装成一个‘义警’,但这改变不了他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犯罪事实!而且,谁能保证他下一次的目标,就一定是十恶不赦的老赖?如果他判断失误呢?如果他的标准变得越来越随意呢?今天他杀老赖,明天就可能杀他认为‘不公’的其他人!这种不受控制的暴力,才是最可怕的!”
他的话让队员们冷静了下来。是的,法律的边界一旦被暴力突破,没有人是安全的。
“我们的压力很大,但这也说明,我们必须更快地破案!”陆野目光扫过众人,“只有抓住凶手,才能平息这场舆论风暴,才能让所有人看到,这个社会终究是由法律和秩序来守护的,而不是靠以暴制暴的私刑!”
然而,破案的线索在哪里?凶手就像一个真正的幽灵,在雨夜中来去无踪。
喜欢刑侦天梯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刑侦天梯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