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分型报告以最快的速度,经过层层审核,被提交到了省厅DNA数据库管理中心,同时按照程序,上报公安部,申请进入全国DNA数据库进行联网比对。
这是一个需要等待的过程。数据库的比对并非一蹴而就,尤其是在二十年前,DNA数据库建设尚不完善,数据量远不如今天庞大的背景下,能否比中,除了技术,更需要运气。
等待结果的日子里,陆野并没有闲着。他召集了重案处的几名骨干,成立了一个小型的预侦小组。
“同志们,”陆野站在白板前,上面贴着“1999·灭门案”的基本信息和那枚刚刚确认的凶手DNA分型代号——“未知对象A,“‘未知对象A的DNA已经拿到,数据库比对正在进行中。但我们不能干等。”
他拿起记号笔,在白板上画了起来:“假设,万一数据库里没有直接比中,我们该怎么办?”
一名老刑警开口道:“那就需要传统的摸排手段了。以现场为中心,重新梳理当年所有排查过的人员,尤其是那些当年因为证据不足而排除的,或者排查不够深入的。提取他们的生物样本进行比对。”
“没错。”陆野点点头,“这是一条路。还有呢?”
另一名年轻些的侦查员说:“可以根据DNA表型推断技术,大致推测凶手的外貌特征,比如肤色、发色、瞳孔颜色等,虽然不能精确到人,但可以缩小范围。”
“这个可以跟进,等技术中心的进一步分析。”陆野记录下来,“另外,大家再仔细研究卷宗。凶手在现场抽烟,这说明他当时心理状态可能比较放松,或者有某种习惯。他选择灭门,手段残忍,但目标明确,只为求财。这符合哪类犯罪者的心理画像?”
“流窜犯可能性有,但熟人作案,或者至少是知根知底的本地人作案,可能性依然不能排除。”老刑警分析道,“如果是流窜犯,这么多年,他可能还在其他地方犯案,或许已经在别的案子里被打击处理,DNA已经入库,那我们这次比对就能成功。如果是本地人,潜藏了二十年,那他的心理素质绝非一般,很可能在这二十年里,因为其他事情被我们处理过,比如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甚至交通违章留下生物样本?”
陆野赞许地点点头:“思路很对。所以,我们要做两手准备。一手,等数据库结果。另一手,我们要开始重新构建侦查方向。”
他分配任务:“老张,你带两个人,重新梳理当年所有与林国栋有过来往的人员名单,特别是那些有吸烟习惯的,重点标注当年排查时觉得‘有点不对劲’但又找不到证据的人。”
“小王,你负责协调技术部门,尽快拿到凶手的DNA表型推断报告,哪怕只是大致范围。”
“小李,你关注一下周边省市,尤其是与我们省交界区域的未破命案,看看有没有作案手法相似的,或者时间上有关联的,尝试申请跨区域串并案调查。”
任务分配下去,预侦小组立刻运转起来。陆野则再次沉浸入卷宗之中,他试图从那些冰冷的文字和照片里,感受二十年前那个血腥夜晚的气息,捕捉凶手下意识留下的、未被察觉的痕迹。
他隐隐有种感觉,这个凶手或许离他们并不遥远。二十年,足以让很多事情改变,但也足以让一些罪恶的习惯和关联,浮出水面。
喜欢刑侦天梯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刑侦天梯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