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队长在电话里听到消息,沉默了两秒,随即下达了简洁明了的指令:“同意成立专案组,由你陆野亲自负责带队审讯!协调手续我让办公室立刻去办,你们准备一下,马上出发!记住,证据要扎实,审讯要突破,我要的是铁案!”
“明白!”陆野沉声应道。
挂断电话,陆野没有丝毫耽搁,一边快步走向自己的办公室,一边通过内部通讯系统点名:“重案处一小队,张猛,带上你们组的人,配齐装备,五分钟后楼下集合,有紧急任务!”
同时,他让内勤立刻调取罪犯刘某的全部电子档案,发送到他的移动警务终端上。
警车呼啸着驶出省厅大院,直奔位于市郊的省第三监狱。车内,陆野仔细翻阅着终端上显示的刘某档案。
刘某,男,汉族,1975年8月15日生,户籍所在地北口市矿区街道。初中文化程度。档案照片上的男人,面容粗犷,眉头紧锁,眼神带着一股子混不吝的凶悍之气。
他的前科记录不算复杂,但颇具代表性。年轻时就有过多次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的治安处罚记录。五年前,在北口市一家地下赌场与人发生争执,用破碎的啤酒瓶将对方捅成重伤,脾脏破裂切除,构成重伤二级,因此被判有期徒刑八年。
从档案上看,这是一个典型的、容易冲动、崇尚暴力、游走在社会边缘的人物。但,这与“1999·林城灭门案”中那个心思缜密、手段残忍、作案后能潜逃二十年的凶手形象,似乎存在一定的偏差。灭门案现场,凶手戴了手套,没有留下指纹,处理现场也算干净,除了那枚意外的烟头和受害者指甲缝的抵抗痕迹,几乎没留下太多指向性线索。这需要一定的反侦查意识。
“一个矿区出来的混混,二十年前,怎么会跑到几百公里外的林城,去犯下如此大案?”坐在副驾驶的老刑警张猛提出了同样的疑问,“流窜作案?还是说,他当年就在林城待过?”
陆野滑动屏幕,仔细查看刘某的社会关系栏和历年活动轨迹记录。档案显示,刘某早年曾在北口市本地的一些小煤矿、建筑工地打零工,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本市。并没有明确记录显示他曾在林城市长期生活或工作过。
“两种可能。”陆野分析道,“第一,他当年就是流窜到林城,随机选择了目标作案。第二,他和受害者林国栋之间,存在某种我们尚未查明的隐秘联系。”
他顿了顿,继续道:“无论是哪种可能,这个刘某,身上都背着我们不知道的事。到了监狱,先不要急着提审,联系监狱方面,了解一下他服刑期间的表现。”
“是,陆处。”张猛点头应下。
陆野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脑海中开始构建审讯的策略。对付这种有前科、长期混迹社会底层、对司法机关有一定对抗心理的人,强攻硬打未必是最好的办法。需要找到他的弱点,或者,用一个他无法辩驳的事实,轰开他的心理防线。
而那个最有力的事实,就是此刻正静静躺在陆野公文包里,那份还带着打印机余温的DNA比对确认报告。
喜欢刑侦天梯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刑侦天梯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