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厅DNA数据库管理中心,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宁静。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复杂的基因序列图谱和数据流不断滚动刷新。中心主任老李紧盯着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额角渗出的细密汗珠也顾不上擦。
陆野和王教授站在他身后,如同两尊沉默的雕像,目光死死锁住屏幕中央那个不断旋转加载的图标——“全国DNA数据库联合比对系统”。
“数据已经成功上传,正在与全国库进行交叉比对。”老李的声音有些干涩,“省级库……没有直接比中结果。”
这个消息并不算意外。本省的DNA数据库虽然已建立多年,但数据覆盖范围终究有限,尤其是针对二十年前可能作案的人员,当时的技术条件和采样范围都远远不够。
“现在就看全国库的了。”王教授低声说了一句,像是在安慰自己,也像是在对陆野说。他手里捏着一份刚刚打印出来的“未知对象-A”的DNA分型报告,纸张边缘被他无意识地捏得有些发皱。
陆野没有说话,只是微微点了点头。他的系统界面上,“旧案物证修复技术”的图标依旧稳定亮着,但其下方链接的“数据库比对”模块,却处于一种缓慢读取的状态,进度条像是蜗牛爬行。这种等待,比之前技术攻坚时更让人心焦。技术攻坚至少方向明确,可以不断尝试,而等待,充满了不确定性。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办公室墙上的挂钟,秒针走动的声音在寂静中被无限放大,嗒,嗒,嗒,敲在每个人的心坎上。
老李面前的内部通讯电话突然响了起来,打破了几乎凝固的空气。他立刻抓起听筒。
“喂?是我……对,正在等……什么?!”老李的声音陡然拔高,身体也不由自主地坐直了,“确认吗?编号多少?……好!好!立刻把详细信息传过来!同步进行二次复核!”
陆野和王教授几乎同时向前迈了一步,紧紧盯着老李。
老李放下电话,脸上混杂着激动和难以置信的神情,转向陆野二人,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变调:“陆处,王教授!全国库……初筛比中了!”
“比中了谁?”陆野的声音沉稳,但眼神锐利如刀。
“一个正在服刑的罪犯!”老李快速说道,“刘某,男,1975年生,本省北口市人。五年前因故意伤害罪致人重伤,被判八年,现在就在我们省第三监狱服刑!入监时采集的血样DNA,与‘未知对象-A’的分型,初步比对高度吻合!”
服刑犯!北口市!
陆野的脑海中瞬间闪过这两个关键信息。北口市,与当年案发的林城市相距近三百公里。一个在北口居住的人,为什么会跑到林城去犯下灭门惨案?流窜?还是另有隐情?
“复核!立刻进行人工复核和最严格的位点比对!”陆野没有丝毫犹豫,立刻下令,“我要百分之百确定,不能有任何万一!”
“已经安排下去了!数据库中心那边正在做,我这边也同步启动复核程序!”老李立刻回答,双手已经在键盘上忙碌起来。
王教授长长吐出一口气,一直紧绷的肩膀微微松弛了一些,但眼神依旧严肃:“只要复核确认,那这二十年的悬案,就算找到正主了!”
等待复核的时间,比初筛比对更加难熬。虽然希望就在眼前,但越是接近真相,越是害怕出现任何细微的差错。陆野走到窗边,看着楼下院子里来往的车辆和行人,努力平复着内心的波澜。他的系统界面上,那缓慢读取的进度条,终于走到了尽头,绿色的“匹配成功”字样闪烁起来,旁边清晰地列出了匹配对象的基本信息:刘某,与老李汇报的完全一致。
“系统确认了……”陆野在心中默念,这让他最后的疑虑也打消了。这个系统金手指在关键信息上,从未出过错。
半小时后,老李猛地一拍桌子,声音洪亮:“复核确认!二十个核心STR位点,外加Y-染色体特异位点,完全一致!可以确定,在第三监狱服刑的刘某,就是‘1999·林城灭门案’的重大犯罪嫌疑人,‘未知对象-A’!”
尘埃落定!
陆野立刻转身,眼神中再无半分犹豫,只有刑警锁定目标后的冷冽和决断:“李主任,麻烦将最终比对报告加密传送至总队长办公室和我这里。王教授,辛苦了,后续的法庭证据链,还需要你们技术中心出具最严谨的鉴定文书。”
他一边说,一边已经拿出了手机:“我现在立刻向总队长汇报,申请成立专案审讯组,赴第三监狱提审刘某!”
喜欢刑侦天梯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刑侦天梯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