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询问李贵未能取得突破,反而让案件陷入了看似有嫌疑、却缺乏关键证据的胶着状态。办公室内的气氛有些沉闷。
李贵那个值班记录像一块绊脚石横在路上。虽然当年的另一位证明人已故,但白纸黑字的记录想要推翻,需要更有力的证据。
头儿,会不会...我们真的怀疑错人了?一个年轻的队员忍不住小声嘀咕,那李贵看着就是个普通老头,生活也挺惨的...
闭嘴!老陈立刻呵斥道,查案最忌讳先入为主!感觉能当饭吃吗?要看证据!
陆野没有责怪年轻队员,他知道这是压力下的正常反应。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目光再次扫过那些物证列表。
同志们,李贵的反应已经告诉我们,他和这个案子脱不了干系!现在的问题不是方向错了,而是我们的证据还不够硬,不够直接,无法击穿他的心理防线和那层看似牢固的不在场证明外壳。他的声音沉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我们需要更关键的发现!
他猛地转身,看向周婷:周婷!
你立刻带人,再去一趟物证中心!目标还是那个编织袋!陆野的语气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绝,之前我们用真空镀膜和电镜,发现了煤渣和犬毛。现在,我要你们把它当成一件绝世珍宝,用上放大镜,一平方厘米一平方厘米地给我手工检查!重点检查内衬的缝合线、折叠的边角、任何可能形成隐蔽夹层的地方!我怀疑,还有我们没发现的、更微小的东西藏在里面!
明白!周婷没有任何犹豫,立刻带上最细心的两名技术民警,再次出发。她知道,这可能是打破僵局的最后希望。
物证中心的实验室里,周婷和两名同事,在强光台和无影灯下,开始了这项极其枯燥而又需要极致耐心的工作。他们戴着高倍放大镜,手持柔软的毛刷和特制的细镊子,像绣花一样,对着那个陈旧但结实的编织袋,开始了毫米级别的。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眼睛因为长时间聚焦而酸涩流泪,腰背也因为保持固定姿势而僵硬。编织袋的表面和外部缝隙已经被反复检查过多遍,一无所获。
周姐,还要继续吗?一个年轻民警揉了揉发胀的眼睛,有些气馁。
继续!周婷头也不抬,她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编织袋内衬的一个极其不起眼的角落。那里因为常年折叠和缝合,形成了一个非常狭窄、深陷的褶皱。她用镊子尖,极其轻柔地、一点点地将那个褶皱拨开,强光手电筒对准深处。
突然,一点极其微弱的、与周围暗沉颜色截然不同的银色反光,在她眼前一闪而过!
她的心脏猛地一跳!别动!她立刻制止了旁边同伴的动作,屏住呼吸,将放大镜凑到最近。
没错!在那个褶皱的最深处,紧贴着缝合线的根部,粘附着一小片比指甲屑还要细小、薄如蝉翼的银色碎屑! 因为它卡的位置实在太隐蔽,颜色又与缝合线有些接近,之前的仪器扫描和粗略检查都把它遗漏了!
找到了!周婷压抑着内心的狂喜,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她没有立刻动手提取,而是先多角度拍照固定证据原位。然后,她用一把特制的、顶端沾有微量粘合剂的微型探针,像做眼科手术一样,小心而又精准地,轻轻触碰那片碎屑。
碎屑被稳稳地粘在了探针顶端。她缓缓将其取出,放置在准备好的、带有坐标格的专用载玻片上,立刻盖上保护盖片。
立刻送回总部实验室!做成分分析!周婷下达命令,自己则亲自护送这枚可能蕴含着决定性信息的微小物证。
办公室这边,陆野接到了周婷的电话,得知发现了新的微量物证,精神大振。所有人做好准备!一旦分析结果出来,立刻进行第二轮询问!
总部实验室里,这片微不足道的铝箔碎屑受到了最高规格的待遇。扫描电镜显示它确实是金属铝箔。能谱仪确认了其高纯度铝的成分。接着,最关键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被启动,分析其表面可能附着的极微量有机污染物。
结果很快出来了!
技术人员拿着报告,脸上带着难以置信的表情冲向等候在外的陆野和周婷:陆组!周姐!结果出来了!这片铝箔碎屑表面,检测到了尼古丁、植物蜡以及几种非常独特的香料成分!
这些成分...意味着什么?陆野追问。
我们和数据库里的各种烟草制品包装材料进行了比对,技术人员激动地说,匹配度最高的,是一种在九十年代末期到二十一世纪初,在东北地区颇为流行、价格不菲的手工卷制雪茄——北国风光牌雪茄!这种雪茄的内包装垫纸,就是使用这种特性的铝箔!
雪茄?!北国风光陆野眼中精光爆射!
对!而且,技术人员补充道,这种雪茄的消费群体相对固定,不是大众烟民。
查!立刻去查李贵的吸烟习惯!特别是他当年,有没有抽过这种雪茄!陆野立刻对老陈下令。
老陈的动作飞快,他调动了所有能调动的老关系,走访了哈尔滨仅存的几家老牌烟店,询问老店员。反馈很快回来:李贵,确实是北国风光雪茄的忠实顾客!在他经济条件还允许的时候,经常购买!
铁证!这才是真正能将李贵与犯罪现场直接联系起来的铁证!那片从包裹尸块的编织袋最隐蔽处找到的、来自北国风光雪茄的铝箔碎屑,就像一枚无声的子弹,精准地射向了李贵!
准备审讯室!陆野的声音带着凛冽的寒意,这一次,我看他还怎么狡辩!
决定性的第二轮交锋,即将开始。那片小小的铝箔碎屑,承载着二十四年的沉重,即将成为压垮凶手的最后一根稻草。
喜欢刑侦天梯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刑侦天梯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