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讯室外的走廊,灯光惨白,映照着陆野和周婷凝重而疲惫的脸。时间,如同跗骨之蛆,啃噬着所剩无几的耐心。购物中心地下的“净化之源”,像一个定时炸弹,其倒计时的滴答声仿佛就响在每个人的耳边。
“常规审讯对他无效,”周婷揉着太阳穴,声音带着熬夜后的沙哑,“他将自己的行为完全‘合理化’、‘神圣化’了。威胁、利诱、共情,这些手段在他构建的扭曲逻辑堡垒面前,不堪一击。”
陆野靠在冰冷的墙壁上,目光锐利如刀,反复咀嚼着系统提示的那个关键词——“极致渴望”。吴天对“心智引导模型”被完整承认和理解的渴望,是唯一可能撬动他心防的缝隙。
“他不是要毁灭,至少不完全是。”陆野缓缓开口,像是在梳理自己的思路,“他更想‘证明’。证明他的理论是对的,证明郑国豪是错的,证明这个世界需要被他‘净化’。毁灭,只是他证明过程里最极端、最偏执的手段。如果我们否定他的手段,但尝试去理解……甚至部分‘认可’他的理论起点呢?”
周婷眼睛微微一亮:“你是说……投其所好?进入他的逻辑体系,然后再寻找机会瓦解它?”
“没错!”陆野站直身体,眼中重新燃起斗志,“他不是认为我们是‘愚蠢的猎犬’吗?那我们就暂时放下猎犬的身份,扮演一个……被他的‘智慧’所震撼,试图理解他‘伟大构想’的‘求知者’!”
这是一个危险的心理游戏。他们必须小心翼翼地模仿,不能显得过于刻意,又要精准地触动吴天内心最敏感、最自负的那根弦。
两人重新走进审讯室。吴天依旧闭着眼睛,仿佛外界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陆野没有立刻说话,而是拿起那张画着购物中心结构图和“净化之源”标记的纸张,仔细端详着,然后用一种带着思索,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赞叹”的语气,缓缓说道:
“很精妙的设计……利用废弃电梯井,避开主要监控和巡查路线;无线信号触发,延时释放,确保自身能够远离核心现场,又能制造最大的恐慌和不确定性。这不仅仅是一次恐怖袭击,这更像是一次……精心设计的‘社会心理学实验现场’。”
吴天的眼皮几不可查地颤动了一下,但没有睁开。
周婷适时接话,语气中带着专业性的探究:“吴天,我们研究过你早期关于‘多维潜意识动机引导’的论文框架。虽然当时被认为过于激进,但不可否认,其中关于环境压力、信息操控对个体决策影响的论述,确实具有前瞻性。你将这个理论……应用在了这里吗?选择‘城市之光’这个象征繁荣的地点,在人群最密集的时间,利用直播制造恐慌,再配合这个未知的‘净化之源’……你是想验证,在极端的恐惧和不确定性下,社会秩序会如何崩溃?群体的非理性会如何被放大?对吗?”
这番话,完全是从吴天的“专业领域”切入,并且将他的恐怖行为拔高到了一个“社会实验”的层面。
吴天终于缓缓睁开了眼睛。那双眼睛里没有了之前的疯狂和暴戾,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带着审视意味的冰冷。他看向周婷,又看了看陆野,嘴角勾起一丝极淡的、近乎嘲弄的弧度。
“你们……终于开始用脑子思考了?”他的声音依旧沙哑,但多了一丝居高临下的意味,“可惜,太肤浅了。秩序崩溃?群体非理性?那只是表象,是‘净化’过程中必然产生的……副产品。”
他稍微活动了一下被铐住的手臂,似乎这个话题引起了他些许的兴趣。
“我的模型,核心在于‘动机重构’和‘阈值突破’。”他开始了他的“布道”,语气带着一种学者般的冷静,却又透着骨子里的偏执,“现代社会用虚假的伦理、脆弱的制度,将人类禁锢在平庸和伪善之中。就像给野兽套上了枷锁,却忘了野兽的本能。我的‘引导’,不是制造混乱,而是……帮助那些被枷锁困住的灵魂,找回他们真实的‘动机’,突破那虚伪的‘阈值’!”
他看向陆野手中的那张纸:“那个装置,不是什么毒气炸弹……那太低级了。它是一种‘催化剂’,一种……‘认知唤醒剂’。”
认知唤醒剂?陆野和周婷心中同时一凛!不是直接的物理毁灭,而是作用于精神和认知层面?
“它会释放一种特殊的气溶胶,”吴天继续用他那平淡却令人毛骨悚然的语调说道,“无色无味,通过呼吸道和黏膜吸收。它不会立刻致死……它会暂时性地剥离大脑前额叶的部分抑制功能,放大个体的潜意识冲动和负面情绪——恐惧、愤怒、贪婪、嫉妒……所有被社会规范压抑的‘真实’,都会在那一刻被无限放大、释放。”
他仿佛在描述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想象一下,在繁华的购物中心,成千上万的人,突然失去了‘理智’的枷锁,只剩下最原始的冲动和欲望……那将是一幅多么……壮丽而真实的图景!那才是真正的‘净化’!剥去所有虚伪的外衣,让人类回归其‘本质’!这才是我的‘心智引导模型’最终极的演示和验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