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说亲风波
王超从赵科长家出来,与老陈道别后,独自一人往回走。赵科长透露的关于积压物资的信息让他心潮澎湃,一路上都在盘算着如何与老陈谋划,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他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直到走近自家所在的胡同口,才被一阵不寻常的喧闹声拉回了现实。
只见自家院门附近围了不少邻居,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正交头接耳,脸上带着看热闹的兴奋神情,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了不得,了不得!老王家的门槛今天怕是要被踏破了!
一下来了俩媒人!这阵仗,多少年没见过了!
谁说不是呢!还都是冲着超儿那孩子来的!
啧啧,十七岁的副厂长,长得又精神,现在可是香饽饽喽!
我看那张大嘴又来了,还有西街的刘婶,这两人碰到一块,可有热闹看了。
王超隐约听着这些议论,眉头立刻皱了起来。媒人?还是两个?他下意识地就以为是上次那个难缠的张大嘴不死心,又找了别的媒人一起来,还是冲着姐姐王红来的。想到姐姐上次那窘迫难受的样子,一股火气就往上冒。他深吸一口气,拨开人群,沉着脸往院里走。
让让,让让,超儿回来了!有邻居看见他,立刻喊道。人群自动分开一条道,各种目光——好奇的、羡慕的、看热闹的——都聚焦在他身上。
院子里,果然站着两个熟悉的身影。一个是腰圆膀阔、声音洪亮的张大嘴,另一个是西街有名的媒人刘婶,个子瘦高,眼神活络。他母亲李秀兰站在屋门口,脸上带着几分尴尬和不知所措,父亲王建国则板着脸坐在院中的小马扎上抽烟,烟雾缭绕,看不清表情。姐姐王红并没在外面,想必是躲在屋里了。
张大嘴眼尖,第一个看到王超,立刻堆起满脸夸张的笑容,嗓门震天响:哎呦喂!咱们的大厂长回来啦!可把你给盼回来了!
刘婶也不甘示弱,挤上前来,语气比张大嘴柔和些,但同样热情:王副厂长下班了?工作辛苦了吧?我们这可等了你一会儿了。
王超没理会她们的热情,径直走到李秀兰身边,低声问:妈,怎么回事?她们又来打扰我姐?语气中带着明显的不悦。
李秀兰还没来得及开口,张大嘴就抢着说道:哎呦我的大厂长诶!这回可不是为你姐的事儿!是天大的喜事落到你头上了!她拍着大腿,唾沫星子差点溅到王超脸上,咱们南水城原来那家苏记绸布庄的东家,你知道吧?现在苏先生在公私合营的百货公司绸布部当负责人,他家闺女,苏巧云,那真是百里挑一的好姑娘!模样俊,脾气好,一手绣活更是出了名的!苏家托了我,想跟你家攀这门亲哩!
她话音刚落,刘婶就赶紧接上,像是怕被抢了功劳:王副厂长,别听她一家之言!西城小学的孙老师,孙婉婷,那才是真正的文化人!初中毕业,现在在小学教书,知书达理,温柔贤惠!孙家父母都是明事理的人,看中了你年轻有为,特意让我来问问意思!
两个媒人你一言我一语,像唱戏一样,拼命夸耀着自己手头的,都把对方比下去,仿佛王超是块唐僧肉,谁先咬到第一口谁就能得道成仙。
王超这下算是听明白了,感情这俩媒婆真是冲着自己来的!他一个头两个大,简直哭笑不得。他才十七岁,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抓住机遇发展事业,积累资本,改善家庭,哪有半点心思考虑成家立业?更何况还是在这种被人像货物一样品头论足的情况下。
围观邻居们的议论声更大了:
听听!原来是苏先生的闺女!那可是有家底的人家!
孙老师也不错啊,文化人,以后孩子教育不愁!
王家这是要发达了,说亲的都挑花眼了!
超儿这孩子,可真给他爹妈长脸!
王超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知道不能硬邦邦地直接拒绝,那样会得罪人,要知道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谁知道她们会在背后怎么编排自己,也显得自家不懂礼数。
他抬手制止了两位媒人继续,脸上挤出一个客套而疏离的笑容:张婶,刘婶,劳烦二位跑这一趟,也谢谢苏家和孙家的看重。
他先礼后兵,话锋随即一转:不过,我今年虚岁也才十七,按照现在提倡的新风尚,算是刚成年。厂子里的事情千头万绪,刚刚有点起色,区里领导也寄予厚望,我实在是分身乏术,不敢有半点懈怠。当前的心思,全都扑在工作上,想着怎么把食品厂搞好,怎么对得起领导的信任和工人们的期望。个人问题......确实暂时不在考虑之内,也不敢耽误人家好姑娘。
他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先是点明自己年龄还小,符合晚婚的潜在导向;然后抬出工作重任和领导期望,占据道德和事业的制高点;最后表达不想耽误别人,显得通情达理。
张大嘴一听就急了:十七不小啦!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老大都会跑了!工作要紧,成家也要紧嘛!成了家有个贤内助,更能安心搞事业不是?那苏家姑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