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试之期将近,台州州城的大街小巷,比往日更加热闹了几分。来自辖下各县的士子们,青衫襕袍,或行色匆匆,或三五成群高谈阔论,将城中客栈、书肆挤得满满当当。空气中弥漫着墨香与隐约的紧张气息。
然而,与这科考紧张氛围格格不入的,是另一股突然席卷全城的浪潮。几乎是一夜之间,城中各处要道、茶楼酒肆门前,乃至士子们聚集的书院客栈外,都出现了许多机灵的小厮。他们手中拿着一叠叠纸片,见人就塞,口中还吆喝着:“看一看瞧一瞧!台州花榜大赛,群芳争艳,盛况空前!”
纸片上的内容简单直白,无非是宣告将于何日何时,在何处举办盛大的花榜评选,诚邀全城士民前往观礼,共评花魁。但这简单的消息,却如同在滚油中滴入冷水,瞬间炸开了锅!
“花榜评选?可是评选各家行首?”
“正在府试当头,搞这等风月盛事,岂不有辱斯文?”
“哎,兄台此言差矣!读书作文劳神费力,正需这等雅事松快松快!”
“听闻此番是由‘凌探花’凌云凌参军主评!必是风雅之举!”
议论之声,很快便盖过了对府试的探讨。才子佳人,风月韵事,本就是士子们最喜闻乐道的话题,更何况是在这科举压力之下,更是提供了绝佳的谈资和宣泄口。更有人发现,就在府试考院正对面,一栋原本闲置的宅邸外,不知何时竖起了一块硕大的木牌,上书三个醒目的朱漆大字——“花榜考院”!这分明是刻意要与对面的科举考院打擂台,蹭足了热度。此等标新立异之举,更是引得众人啧啧称奇,对这场花榜评选的期待值又拔高了几分。
这铺天盖地的宣传阵势,自然出自凌云的手笔。他深知要想让花榜评选一炮而红,造势至关重要。然而,在唐代,大规模印制传单并非易事。常见的雕版印刷,刻版费时费力,成本高昂,印量少且周期长,根本无法满足短时间内全城覆盖的需求。
凌云想起记忆中那些零散的关于“活字”的记载,便亲自寻来城中技艺精湛的刻字工匠,加以指点。他让人用胶泥刻出一个个反写的单字,用火烧硬,制成字模。然后预备一块铁板,板上敷设松脂、蜡和纸灰混合的药剂。需要印刷时,便将铁框放在铁板上,在框中排满字模,一板即为一眼。再用火烘烤铁板,使药剂稍熔,然后用一平板按压字面,使所有字模平整如砥,便可涂墨印刷。印完一版,再将铁板加热,药剂熔化,用手轻拂,字模便可脱落,下次排版再用。
此法一出,工匠们惊为天人!排版灵活,可重复使用,效率比雕版高出何止十倍!在凌云的督促和重赏之下,不过几日功夫,成千上万张印制清晰、内容统一的“花榜大赛”传单便源源不断地出炉,由沈文手下的人撒得满城都是,真正做到了“广而告之”。
宣传造势已毕,接下来便是紧锣密鼓的筹备。沈文做东,在自家别院设宴,邀请内定的几位花榜评委齐聚一堂,共商章程。除了凌云这位众望所归的“主评”外,还有几位致仕的官员、有名的清客词人,皆是州城内有头有脸的风雅之士。
席间,对于凌云担任主评一事,众人皆无异议,纷纷恭维“凌探花”诗才风流,名至实归。然而,当讨论到具体职司分工时,却起了波澜。原本以为无人问津的“搜检”一职(负责入场时查验参赛妓家女子的身份、妆奁等,防止夹带、冒名等),竟成了抢手的香饽饽!几位评委争相想要揽下这差事。
凌云初时不解,稍一思忖便恍然大悟!这“搜检”之职,看似繁琐,实则是能与众多参赛佳丽近距离接触的“美差”!其间难免有些肢体触碰、私下交谈的机会,对于这些自命风流的文人墨客而言,诱惑力极大。反倒是坐在台上空对点评头论足,虽风光,却少了些“实在”的乐趣。想通此节,凌云不禁暗自摇头,真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接下来的场面,便是一场夹杂着威逼、利诱、人情、面子的复杂博弈。最终,在沈文这位地头蛇的斡旋和凌云这位主评的默认下,各项职司总算安排妥当。哪位评委负责哪片区域,哪位负责协调乐师,哪位负责记录评分,都一一落定,各方势力总算达成了微妙的平衡。
章程既定,沈文便以“花榜筹委会”的名义,向州城内最有名气的二十家妓家发出了烫金的“准考证”,明确规定花榜大赛将与府试同一日、在“花榜考院”举行,要求各家行首准时携“准考证”参赛。
消息一出,那二十家收到“准考证”的自然是欢天喜地,加紧排练。可州城内其他未能入选的妓家却不干了!她们纷纷各显神通,或托人向沈文说情,或直接到筹委会临时驻地哭诉抗议,言道评选不公,要求扩大规模,给予公平竞争的机会。
面对群情汹汹,沈文倒是展现出了“海纳百川”的气度,他大手一挥,对前来汇报的管事道:“罢了罢了!既然大家都有此雅兴,那便都来!传我的话,凡我台州乐籍女子,无论家世大小,只要有意,皆可于大赛当日前来‘花榜考院’报名参选!咱们这花榜,要办就办成一场真正的盛世!”
此令一出,全城欢腾!更多的妓家投入准备,更多的士子百姓翘首以盼。一场原本可能只局限于上层风月圈子的评选,瞬间演变成了全城参与的巨大狂欢。
喜欢衙役凌云志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衙役凌云志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