薆ài,草木茂盛。曹植《临观赋》:“南园薆兮果载荣。”(荣:花。)
我们来详细解读曹植的这篇《临观赋》。
“南园薆兮果载荣”一句非常优美,但它只是这篇赋的残篇。由于历史原因,曹植的许多赋作并未完整流传下来,《临观赋》便是其中之一。我们将基于现存片段进行解读。
一、文章全文(残篇)及注释
现存原文:
登高墉兮望四泽,临长流兮送远客。
春风畅兮气通灵,草含干兮木交茎。
南园薆兮果载荣,
时倏忽兮岁晼晚,
感物悲兮心独苦,
念君子兮不再还。
注释:
墉:高大的城墙或高墙。
四泽:四周的湖泽湿地,泛指广阔的田野。
长流:长长的河流。
畅:和畅,舒畅。
气通灵:天地之气通畅,万物有灵。形容春意盎然的生机。
含干:草茎饱满,蕴含生机。
木交茎:树木的枝条交错生长。
薆:草木茂盛的样子。这个词与《礼记·祭义》中的“僾然”(隐约)不同,此处是形容植被繁盛。
果载荣:树木开始结果。载,意为“始”、“开始”;荣,本指花,此处引申为开花后结出的果实。
倏忽:迅速,转眼之间。
晼晚:太阳将落山的样子,比喻年华老去、岁月迟暮。
感物悲:因看到景物变化而心生悲凉。这是古典文学中常见的主题。
君子:此处指作者心中思念的远行之客或理想中的人物。
二、白话翻译
我登上高高的城墙,眺望四野的湖泽;面对悠长的流水,为远行的友人送别。
春风和畅,天地之气灵通;草茎饱满,树木枝桠交错。
南边的园圃草木繁盛,果树已经开始结果。
时光飞逝,岁月已近迟暮。
触景生情,心中涌起悲凉,感到无比的孤独和痛苦。
思念那位君子啊,知道他不会再回来。
三、创作背景
1. 作者生平与时代:
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是曹操之子,曹丕之弟。他才华横溢,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被誉为“绣虎”。曹操生前曾对他寄予厚望,一度考虑立他为太子。这使他卷入了与兄长曹丕的政治斗争。
2. 写作时期与心境:
这篇赋很可能创作于曹丕称帝(220年)之后。曹丕上台后,对曹植进行了严厉的打压和迫害,多次将他迁封到不同的地方,并严密监视他的行动。此时的曹植,从一个“任性而行,饮酒不节”的贵公子,变成了一个“圈牢之养物”,行动失去自由,抱负无法施展。
3. 具体情境:
《临观赋》从标题和内容看,是一篇“登临送别”之作。他登高临远,本为送别一位友人(“君子”)。但在那特定的心境下,眼前的春色越是繁盛(“南园薆兮果载荣”),反而越发衬托出他内心的孤寂与悲凉。时光流逝(“时倏忽兮岁晼晚”),而自己的政治生命和人生理想却已走向“晼晚”,那位离去的“君子”,或许也隐喻着他一去不返的黄金时代和自由。
四、现实意义
1. 个人处境的隐喻:
这篇赋深刻地揭示了个人在巨大压力和环境突变下的心理状态。即使身处繁华(南园之荣),内心也可能充满荒芜和痛苦。这对于现代人在面对职场压力、人生挫折时,提供了一种古典而深刻的情感共鸣——承认并抒发这种“感物悲兮心独苦”的复杂性是人之常情。
2. “乐景写哀”的艺术手法:
“南园薆兮果载荣”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美好的景物反而加倍衬托出哀伤。这提醒我们,一个人的幸福与否,并不完全由外部环境决定,内心的感受和处境至关重要。这种艺术手法在今天的文学、影视创作中依然极具感染力。
3. 对时间与生命的哲思:
赋中强烈的“时光流逝感”(倏忽、晼晚)与“功业未成”的焦虑,是建安文学的典型主题(例如曹操的“譬如朝露”)。它促使我们思考:在有限的生命里,如何实现自我的价值?当理想与现实产生巨大落差时,如何自处?
4. 情感共鸣:
它所表达的送别之情、对往昔的怀念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是跨越时空的人类共同情感。无论是与亲友分别,还是告别一段人生旅程,人们都能从这篇短赋中找到共鸣。
五、作者详细介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1. 文学成就:
他是建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与父亲曹操、兄长曹丕合称“三曹”。
其创作以曹丕称帝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多写贵族生活和建功立业的抱负,风格开朗豪迈;后期则多抒发愤懑与哀思,风格沉郁悲凉。
他的作品“骨气奇高,词采华茂”(钟嵘《诗品》),将文人五言诗的创作推向了高峰。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步诗》《赠白马王彪》等。
谢灵运曾盛赞:“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这便是“才高八斗”成语的由来。
2. 政治悲剧:
他才思敏捷,深受曹操喜爱,几乎被立为太子。但这给他带来了后半生的厄运。
曹丕父子称帝后,他屡遭猜忌和迫害,多次贬爵徙封,最后在忧郁中病逝于陈郡,谥号“思”,故后世称“陈王”或“陈思王”。
3. 历史形象:
在中国文化中,曹植的形象是复杂的:他既是一个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的文人,也是一个政治斗争的失败者和悲剧人物。他的作品,尤其是后期作品,正是这种悲剧命运与绝世才华相结合的产物,《临观赋》便是其中之一斑。
喜欢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