啽ān,【啽哢】鸟鸣声。柳宗元《乞巧文》:“抽黄对白,啽哢(lòng)飞走。”
我们一起来全面赏析柳宗元《乞巧文》中的这句名言,并深入探讨其穿越时空的智慧。
一、故事原文全文(节选)与上下文
《乞巧文》是柳宗元借七夕“乞巧”民俗发挥的一篇寓言赋。文中,他自嘲为人“拙涩”,在官场中不懂钻营,因而向天神祈求赐予“巧慧”。此处引用的“抽黄对白,啽哢飞走”一句,正是他对世间“巧人”那种八面玲珑、言语动听形象的传神描绘。
原文全文(节选核心部分):
柳子夜归自外庭,有设祠者,餰饵馨香,蔬果交罗,插竹垂绶,剖瓜犬牙,且拜且祈。怪而问焉。女隶进曰:“今兹秋孟七夕,天女之孙将嫔于河鼓。邀而祠者,幸而与之巧,驱去蹇拙,手目开利,组纴缝制,将无滞于心焉。试乞之。”
予曰:“苟然欤?吾亦有所大拙,傥可因是以求去之。”乃缨弁束衽,促武缩气,旁趋曲折,伛偻将事,再拜稽首称臣而进曰:
…… (此处为柳子向天神陈述自己如何“拙”于仕途)
臣之所拙,自负以守。 俳徊昏黠,易辱易欺。不能恶人,亦不能怒人。坦荡君子,无悦簧言。 扪舌无语,胡可胜论!
下土之臣,百巧纵横。 抽黄对白,啽哢飞走。 骐骥前鸣,鸾鹥却走。咳唾生珠玉,咆咆咆咆咆咆咆咆(此处应为衍文,或形容巧言令色之态)。 升危踞显,睮睮趍趍。外媚中惑,求须迭施。 臣知恶之,嗟不能为!
…… (此后是柳子祈求天神赐予“机巧”,但天神降临后,反而训诫他应坚守其“拙”)
二、注释
· 抽黄对白: 指写作骈文时挑选华丽的辞藻,讲究对仗工整。“黄”与“白”代指鲜艳的颜色,引申为华美的词句。这是形容“巧人”在文字和言辞上的技艺。
· 啽哢(ān lòng): 象声词,本义是鸟儿婉转鸣叫的声音。这里用来模拟“巧人”们说话动听、滔滔不绝的样子。
· 飞走: 原意指飞禽走兽,此处引申为像鸟兽般灵巧、善于奔走钻营。这是形容“巧人”在行动和交际上的活络。
· 骐骥前鸣,鸾鹥却走: 良马(骐骥)在前面鸣叫开道,鸾鸟和凤凰(鹥)在后面跟随。形容“巧人”们排场盛大,相互唱和,气焰嚣张。
· 咳唾生珠玉: 咳嗽吐出的唾沫都变成珍珠美玉。形容他们言辞珍贵,句句听起来都像金玉良言。
· 升危踞显: 登上高位,占据显要的官职。
· 睮睮(yú)趍趍(qū): 睮睮,目光谄媚的样子;趍趍,同“趋趋”,小步快走以示恭敬。形容他们谄媚逢迎的步态和神情。
· 外媚中惑: 对外谄媚,对内(或内心)欺诈。
三、翻译
(柳子对天神说:)人世间的臣子们,掌握了各种机巧,手段层出不穷。他们能写出辞藻华丽、对仗工整的文章,说话像鸟儿一样婉转动听,行动像鸟兽般灵巧,善于钻营。他们如同有良马开道、鸾凤随行,咳嗽吐沫都变成珠玉。他们登上高位,占据显职,整天带着谄媚的神情小步快走。他们对外阿谀奉承,内心狡诈迷惑,不断地索取和施予(以构建利益网络)。我深知他们的可憎,可叹的是我却做不到这样!
四、创作背景
这篇作品写于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而被贬至永州之后。这是他人生中最失意的时期。
· 政治挫折: 他从中央的政治新星沦为“戮人”,深刻体会了官场的炎凉和险恶。
· 对官场的观察: 在贬所,他有了更多时间冷静地观察和反思。他看到那些善于阿谀奉承、投机钻营的“巧宦”们平步青云,而像他这样坚守理想和原则的“拙者”却遭受打击。
· 情感的宣泄: 此文表面是“乞巧”,实则是以反语和自嘲的方式来抒发内心的巨大悲愤。他并非真的想变成自己所厌恶的人,而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来揭露当时官场的虚伪风气,并坚定自己不肯同流合污的立场。
五、文中寓意
“抽黄对白,啽哢飞走”八个字,极其凝练地概括了“巧宦”的两种核心能力:
1. 语言与文辞的巧伪(“抽黄对白”): 指用华而不实的言辞和文章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进行政治表演,而非用于表达真知灼见。
2. 行动与交际的钻营(“啽哢飞走”): 指像鸟一样用动听的声音(奉承话)取悦上司,像兽一样四处奔走,编织关系网,谋取私利。
这两者结合,构成了官场中“成功者”的典型画像。柳宗元的寓意在于:
· 批判精神的缺失: 当“巧”成为一种普世价值,坚守道义、直言不讳的“拙”就显得格格不入,并被边缘化。
· “拙”的价值: 文中,天神最终并未赐予他“巧”,反而肯定了他的“拙”,暗示这种坚守初心、不肯随波逐流的“拙”,恰恰是人格中最可贵、最应坚守的部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