闇àn,默默地。《三国志·魏书·王粲传》:“卿能闇诵乎?”前几个也可写作“暗”。
我们一起来深入解读《三国志》中这个关于“建安七子”之首王粲的着名典故。
一、故事原文与上下文
这段记载出自西晋史学家陈寿所着《三国志·魏书·王粲传》。
原文:
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闇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较,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
上下文:
这段文字出现在《王粲传》的开头部分,在介绍了他的显赫出身(曾祖父、祖父皆为汉室三公)后,紧接着用这两个小故事来生动地展现他令人惊叹的记忆力,作为他“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这一才华横溢形象的注脚。
二、注释与翻译
· 卿:古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带有亲切或尊重的意味。
· 闇诵:闇(àn),通“暗”,此处指默默记住。闇诵即默诵,背诵。指着文字读出来叫“诵”,不看着文字背出来叫“闇诵”。
· 乎: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 局坏:局,棋局。坏,这里指棋局被搅乱、棋子被打乱。
· 覆之:覆,恢复、复原。指将被打乱的棋局重新摆出来。
· 帊:pà,同“帕”,用来覆盖物体的巾。
· 道:围棋的棋盘上的线,这里代指每一个棋子的位置。
翻译:
王粲和别人一同走路,(一边走)一边读路边的碑文。同行的人问他:“你能背诵下来吗?”王粲回答说:“能。”于是那人就让王粲背对着碑文进行背诵,结果(王粲背诵得)一字不差。(又有一次,)他看别人下围棋,棋局突然被搅乱了,王粲就帮他们把棋子恢复成原来的局样。下棋的人不相信(他有这等本事),就用帕子把棋局盖住,让他用另外一副棋盘重新摆一遍。等到两副棋盘摆好互相比较时,连一步棋的误差都没有。他(王粲)强大的记忆力和默记能力竟然达到了这种程度。
三、故事背景与人物介绍
1. 时代背景: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社会动荡,群雄并起。然而,以曹操父子为核心的邺下文人集团(包括孔融、陈琳、王粲等“建安七子”)却大放异彩,开创了文学史上着名的“建安风骨”。这个时代既看重门第,也极为推崇个人的才华。
2. 人物介绍:
·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微山)人。他是“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地位最显赫的一位。
· 出身显赫:出身于名门望族,曾祖王龚、祖父王畅都官至汉朝三公(太尉)。
· 才华横溢:少有才名,备受当时文坛领袖、大学者蔡邕的赏识。据说蔡邕有一次听说王粲来访,匆忙得“倒屣相迎”,并对宾客们说:“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
· 颠沛流离:为躲避董卓之乱,他前往荆州投靠刘表,但未被重用。后归附曹操,深受信任,被任命为侍中,参与了诸多制度的创建。
· 文学成就:其代表作《七哀诗》、《登楼赋》等,深刻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悲愤和思乡之情,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
四、寓意解读
这个故事虽然简短,但寓意深刻:
1. 天赋与勤奋:首先,它彰显了王粲过人的天赋,尤其是他超凡的记忆力(“强记默识”)。这种天赋是他成为一代文豪的重要基础。同时,这种天赋也暗示了成功需要先天条件的支持。
2. 才华的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过目不忘”被视为才子的标志性能力。史家用这两个生动的轶事,并非仅仅说王粲记忆力好,而是借此具象化地描绘出一个天才文人的形象,使“才华横溢”这个抽象概念变得可观可感。
3. 内在的秩序感:无论是背诵碑文还是复盘棋局,都体现了一种对信息和结构的高度敏感与精确复现能力。这不仅仅是死记硬背,更是一种对文字、逻辑和空间布局的深刻理解与内在重建。这种能力对于文学创作(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和政治谋略(分析局势、制定方略)都至关重要。
五、现实意义与启示
王粲的故事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具有多方面的启示:
1. 对人才的识别与尊重:蔡邕“倒屣相迎”和王粲凭借才华得到曹操重用的故事,提醒管理者和社会要善于发现并珍视特殊才能。真正的才华有时其貌不扬(史载王粲身材矮小,其貌不扬),需要伯乐去识别和珍惜。
2. 个人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单纯的知识储存已非难事,但深度理解、精准记忆与高效重构信息的能力,依然是极其宝贵的核心竞争力。王粲的“强记默识”可以启发我们,在专业领域内,努力培养自己快速学习、深刻理解和创造性应用知识的能力。
3. “博闻强识”的现代诠释:在今天,这种能力不再局限于背诵诗文和复盘棋局。它可以转化为:
· 学习上:快速掌握一门新技能或一门外语。
· 工作上:精准记住客户需求、项目细节,或在复杂会议后迅速整理出清晰的纪要与行动计划。
· 创作上:海量阅读后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能融会贯通,产生新的创意。
4. 天赋与运用的辩证关系:王粲没有仅仅停留在“炫技”层面,而是将他的天赋运用到了文学创作和政治实务中。这告诉我们,天赋固然重要,但将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价值的最终体现。
总结而言,“卿能闇诵乎?”不仅是一个关于天才的趣闻,更是一面镜子。它照见了古人对才华的推崇,也启示今人:在智能工具日益强大的时代,人类独有的深度记忆、理解与重建能力,以及将这种能力与创造性工作相结合的本领,始终是我们不可替代的宝贵财富。
喜欢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