卬yǎng,通“仰”。脸朝上,与“俯”相对。”《汉书·灌夫传》:“卬视天,俛(fǔ)画地。”(俛:同“俯”。脸朝下。)
我们来解析《汉书·灌夫传》中“卮视天,俛画地”这一极具画面感的描述,它背后是西汉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与性格悲剧。
一、原文、注释及翻译
1. 原文节选
《汉书·窦田灌韩传》中记载,将军灌夫在丞相田蚡的婚宴上,因田蚡怠慢了他的好友、失势的前丞相窦婴而怒火中烧:
“夫行酒,至蚡,蚡膝席曰:‘不能满觞。’夫怒,因嘻笑曰:‘将军贵人也,毕之!’时蚡不肯。
行酒次至临汝侯,临汝侯方与程不识耳语,又不避席。夫无所发怒,乃骂临汝侯曰:‘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今日长者为寿,乃效女儿呫嗫耳语!’
蚡谓夫曰:‘程李俱东西宫卫尉,今众辱程将军,仲孺独不为李将军地乎?’夫曰:‘今日斩头陷胸,何知程李乎!’
坐乃起更衣,稍稍去。婴去,麾夫出,蚡遂怒曰:‘此吾骄灌夫罪也。’乃令骑留夫,夫不得出。
(籍福起身为灌夫道歉,并按着灌夫的脖子让他道歉,灌夫越发愤怒,不肯道歉。接下来,便是对灌夫平日常态的描写)
婴曰:‘此吾骄灌夫罪也。’ 而 (灌夫) ‘ 卬视 天 , 俛 ( 俯 ) 画 地 ’ , 辟 睨 两 宫 间 , 意 在 杯 勺 之 间 , 幸 天 下 有 变 , 而 欲 有 大 功 。 ’
臣 瓒 注 曰 : ‘ 视 天 而 言 , 视 天 , 占 候 气 象 也 ; 画 地 , 知 分 野 也 。 ’
2. 关键词注释
· 卬:通“昂”,抬起、仰起。
· 俛:同“俯”,低下头。
· 辟睨:同“睥睨”,斜着眼睛看,形容傲慢或窥伺。
· 两宫:指太后(王太后,田蚡的姐姐) 和皇帝(汉武帝)。
· 杯勺之间:指酒宴之上,引申为琐碎的场合。
3. 现代汉语翻译
“(灌夫)仰头看天,俯身在地上指画,斜眼窥伺着太后和皇帝两宫之间的动向,(仿佛)在酒宴谈笑之间,就盼着天下发生变故,而自己好立下大功。”
二、故事背景
这是西汉初年一场着名的政治风波,史称“窦田之争”。
· 人物关系:
· 窦婴:汉武帝的舅舅,曾立下赫赫战功,封魏其侯,但此时已失势。
· 田蚡:汉武帝的舅舅,王太后的同母异父弟,时任丞相,权势熏天。
· 灌夫:一员猛将,性格刚直、暴躁,重义气,但因在老家颍川横行不法而不得志。他是窦婴的至交。
· 事件起因:
田蚡娶妻,王太后下诏,列侯宗室都必须前往祝贺。窦婴拉上灌夫同去。在宴会上,田蚡及其族人态度傲慢。当灌夫敬酒时,田蚡只是“膝席”(跪坐在席上直起身子,而非离席伏地,是一种不够尊敬的礼节),并推说不能喝满杯。随后,灌夫又看到田蚡的族人、临汝侯与程不识将军窃窃私语,更是火上浇油。
· 冲突爆发:
灌夫当场发作,辱骂临汝侯。田蚡出面指责灌夫侮辱程不识(时任长乐宫卫尉)就等于侮辱李广(时任未央宫卫尉)。灌夫在暴怒下口出狂言:“今天就是砍头穿胸都不怕,还管什么程、李!”这场面彻底失控。田蚡趁机以“大不敬”的罪名逮捕了灌夫,并最终将其族诛。窦婴为救灌夫,也遭弃市。
三、寓意解读
“卬视天,俛画地”这个动作,被田蚡及其党羽用来作为构陷灌夫的罪证,它蕴含着多重深刻的寓意:
1. 政治野心与不臣之心的象征:在汉代,天文星象与地理分野是皇权的象征,普通人私自观测、推演是极大的忌讳。灌夫的这个动作,被解读为窥测天机,图谋不轨。他“睥睨两宫”,更被视为对太后和皇帝权威的藐视与挑战。
2. 狂傲不羁性格的极致体现:即使没有政治野心,这个动作本身也极具攻击性和侮辱性。它描绘了一个目中无人、桀骜不驯的武夫形象。在庄重的社交场合,这种行为是极度失礼和具有破坏性的,显示出灌夫缺乏政治智慧和情绪管理能力。
3. 权力斗争中的“文字狱”:这句话是政敌对灌夫日常行为的一种有罪推定和恶意解读。灌夫可能只是酒后的一种习惯性动作,或表达不满的姿态,但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这被无限放大,上升到了谋反的高度。这揭示了古代官场“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的黑暗现实。
4. 悲剧命运的必然性:灌夫的悲剧,根源在于他的性格与所处环境的格格不入。在一个讲究权谋、等级森严的官场中,他的直率、暴躁和不懂韬光养晦,注定会成为政敌攻击的靶子。“卮视天,俛画地”正是他这种致命性格的浓缩写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