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磝qiāo磝qiāo】,坚硬瘠薄的土地。《易林·巽之蹇》:“磝磝秃白,不生黍稷。”
《易林·巽之蹇》中“磝磝秃白,不生黍稷”这句话,以简洁有力的意象,揭示了环境与生存资源之间的深刻联系。让我们一同探究这句古老卦辞背后的智慧。
这里先用一个表格来梳理《易林·巽之蹇》:“磝磝秃白,不生黍稷”的关键信息,以便你快速了解:
方面 内容
出处 《易林·巽之蹇》
原文 磝磝秃白,不生黍稷。
作者 旧题西汉焦延寿着
着作性质 汉代象数学唯一专着,卜筮之书
关键词注释 磝磝:形容山石嶙峋、多小石的样子。 秃白:光秃秃的,毫无生机。 黍稷:小米和高粱,泛指五谷粮食。
白话翻译 山岭嶙峋,土地贫瘠,光秃秃一片,无法生长庄稼。
核心寓意 恶劣的环境难以产生有价值的成果。
《易林》其书与作者
《易林》(又名《焦氏易林》)是现存汉代象数学的唯一专着,旧题西汉焦延寿所着。
· 作者焦延寿:西汉人,字赣,梁人。他曾师从孟喜学习《周易》,其学生京房也是着名的易学家。焦延寿曾任小黄令,据说他能通过占卜预知奸邪,颇有政声。
· 《易林》其书特点:该书并非直接解释《周易》经传,而是一部卜筮之作,通过“之卦”演变,将64卦变为4096种组合,各有四言诗体的占断辞。这些林辞“缀辞引类,尤尔雅可喜”,文学性也很高。
“磝磝秃白”的意象与哲理
“磝磝秃白,不生黍稷”描绘了一幅贫瘠荒芜的景象。“磝磝”形容多小石的山丘,“秃白”则强调其寸草不生的荒凉。在这样的土地上,难以长出“黍稷”等庄稼。
这揭示了环境对成果的根本性制约。贫瘠的石山,缺乏作物生长的必要土壤和养分,自然无法期盼丰收。这体现了古人对客观条件的尊重。
古今启示与应用
“磝磝秃白,不生黍稷”的智慧,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 个人成长:这提醒我们识别并优化自身所处的环境。在知识获取上,如果信息来源单一或质量低下(“磝磝秃白”),就难以形成真知灼见(“不生黍稷”)。我们需要主动选择优质信息环境,比如阅读经典、与智者交流。
· 教育与人才培养:这句话警示教育土壤的重要性。压抑个性、缺乏养分的教育模式,难以培育创新人才。我们需要尊重个性、鼓励探索,提供肥沃的成长土壤。
· 组织与社会管理:对于企业和社会,这强调了构建良性生态系统的关键性。僵化的机制、不良的文化会抑制创新活力。因此,需要完善激励机制、营造开放包容的文化,才能激发创造力。
· 生态文明建设:这句话也暗合了生态恢复的必要性。过度开发导致的山石裸露、土地盐碱化等,就是“磝磝秃白”的现代写照。这要求我们敬畏自然,推进生态修复,恢复土地的生机。
总结
《易林·巽之蹇》中“磝磝秃白,不生黍稷”这句古辞,以其质朴的形象,提醒我们关注环境、土壤和根基的重要性。它告诉我们,无论是个人发展、教育、管理还是生态建设,适宜的“土壤”是产生良好“果实”的前提。
喜欢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