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罢)pí,通“疲”。疲劳,疲乏。《孙子兵法·军争》:“劲者先,罢者后。”
我们来全面深入地解析《孙子兵法·军争篇》中的这句经典:“劲者先,罢者后”。
一、 故事原文、注释及翻译
1. 原文语境
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第七篇《军争篇》。其所在的完整段落是: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劲者先,罢者后” 这句话,是孙子在阐述“以近待远,以佚(逸)待劳,以饱待饥”这一“治力”原则时,对行军过程中必然出现的自然现象的描述。它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故事,而是对一个普遍军事规律的概括。
2. 注释
· 劲:强壮,有力。这里指精力充沛、体力旺盛的部队。
· 先:在前面,先到达(战场)。
· 罢:通“疲”,音pí,疲倦,疲劳。这里指疲惫不堪、掉队的士兵。
· 后:落在后面,后到达。
3. 翻译
(在急行军的过程中,)身体强健、精力充沛的士兵会走在前面,而体弱疲惫的士兵则会落在后面。
二、 典故介绍与深层解读
这句话虽然简短,但它背后蕴含的军事思想非常深刻,是孙子“军争”思想的核心体现之一。
1. 背景:军争之难
《军争篇》开篇即言:“凡用兵之法,……莫难于军争。”“军争”指两军争抢制胜条件,如有利地形、战机等。这其中必然包含艰苦的急行军。孙子深刻地认识到,长途奔袭会对军队造成巨大的非战斗减员。
2. 关联典故:“百里而争利”
在同一篇中,孙子详细论述了急行军的危害:
“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罢者后,其法十一而至。”
意思是:奔走百里去争利,三军将领都可能被俘,因为强壮的士兵先到,疲弱的士兵掉队,这种做法只有十分之一的兵力能按时到达战场。
3. 寓意与军事思想
· 客观规律的揭示: “劲者先,罢者后”首先是一个无情而客观的物理规律和生理规律。它指出,任何军队在持续的压力和消耗下,都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分化,强者恒强,弱者愈弱。
· “治力”的关键: 孙子的高明之处不在于指出这个现象,而在于如何利用和应对它。对于己方,要善于“治力”,即管理军队的体力,保持己方的“劲”,避免成为“罢”。对于敌方,则要设法使其“罢”,然后以我之“劲”,击彼之“罢”。这正是“以逸待劳”的精髓。
· 系统思维的体现: 这句话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夺气”(打击士气)、“治心”(扰乱军心)共同构成了孙子的“士气-心理-体力”三位一体的作战理论。一支疲惫(罢)的军队,其士气(气)必然低落,将领的决心(心)也容易动摇。
三、 现实论述
“劲者先,罢者后”的原理,远超军事领域,精准地映射了当今社会个人、组织乃至国家竞争的常态。
1. 在个人成长与发展方面
· 学习与能力积累: 学习如同行军。能够持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的人(劲者),会在职业发展中抢占先机;而停止学习、固步自封的人(罢者),则会逐渐落后于时代。这就是“知识折旧”定律的现实体现。
· 健康与精力管理: 现代竞争同样是精力的竞争。保持规律作息、坚持锻炼、管理压力的人,拥有旺盛的精力(劲),能承担更多责任,抓住更多机会。反之,熬夜、不健康生活导致精力不济的人(罢),在高压工作下容易效率低下,甚至被淘汰。
· 启示: 个人必须成为“劲者”。这需要通过终身学习保持认知优势,通过自律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健康,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 在企业与商业竞争方面
· 技术创新与市场反应: 在科技行业,这一点尤为明显。像苹果、华为、特斯拉这样的公司,通过持续的高额研发投入,始终在技术上保持“劲”的状态,从而能率先推出颠覆性产品,引领市场。而反应迟缓、技术落后的企业(罢者),只能跟在后面,甚至被市场淘汰(如诺基亚在智能手机时代的衰落)。
· 组织效能与企业文化: 一个组织架构扁平、决策高效、团队凝聚力强的公司,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这是“劲”的组织。而一个机构臃肿、流程冗长、内耗严重的公司,则是“罢”的组织。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罢”者后,而后则往往无利可图,甚至无法生存。
· 启示: 企业必须打造“敏捷”组织,鼓励创新,保持技术和商业模式的领先。要避免“大企业病”,防止因过去的成功而变得臃肿、迟缓,从而从“劲者”滑向“罢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