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灯打在脸上,姜悦兮眨了眨眼,适应光线的瞬间,听见台下传来一阵低语。她和沈墨渊并肩站在舞台中央,背景是投影出的老式厨房画面——灶台上炖着一锅冰糖雪梨汤,热气缓缓上升。
主持人刚念完串词就退场了,现场安静得能听见空调运转的声音。
“开始吧。”沈墨渊侧头看她,声音很轻。
她点点头,深吸一口气,开口:“我五岁那年生病,整晚咳得睡不着。我妈守在我床边,一遍遍吹凉汤,喂我喝下去。”
她的语调平稳,像在讲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可说到“她整夜没合眼”时,尾音微微颤了一下。
台下有人低头擦眼睛。
沈墨渊接过话:“我爸那时候在外地出差,赶不回来。他给我妈打了十七个电话,最后一个接通时,只说了句‘孩子怎么样’,我妈回他:‘汤快凉了,你再不来,就喝不到了。’”
观众席里响起几声轻笑。
“后来我爸连夜开车回来,到家天都亮了。他进门第一件事,不是抱我,而是去厨房看锅里还剩多少汤。”
姜悦兮笑着接上:“然后他坐在餐桌前,把剩下的汤一口喝光,说这是‘补约定’。”
两人一来一往,像是排练过千百遍,又像是随口说着家常。没有夸张的情绪,也没有刻意煽情,但那种细水长流的温暖,却一点点渗进人心。
节目进行到一半,背景音乐准时切入,轻柔的钢琴声铺开。他们继续讲述父母之间的小事:母亲节送错花、吵架后谁先低头、父亲偷偷学做甜汤却被烧糊……
每一句都是真话,每一段都有据可查。
直到最后一幕。
姜悦兮看着台下,认真地说:“这不只是我们的故事,也是很多人的故事。它不够惊艳,也不够传奇,但它真实存在过。就像那碗汤,可能没人记得味道,但它确实暖过一个人的夜晚。”
掌声开始响起,由零星到热烈。
主持人拿着话筒走上台:“感谢两位带来如此动人的表演。接下来进入即时问答环节,请观众和评委提问。”
第一个举手的是后排一个戴眼镜的女生:“我想问沈墨渊同学,网上有传言说你高中有个‘白月光’女友,这次节目是不是为了向她致敬?”
全场安静下来。
姜悦兮的手指蜷了蜷,但没低头。
沈墨渊往前半步,直接面对提问者:“首先,我没有‘白月光’。那位女生只是同班同学,关系还没熟到能一起吃饭的程度。”
台下有人低声议论。
“其次,”他顿了顿,“如果非要说我心里有谁是特别的,那也是现在站在我身边的这个人。”
他转头看了姜悦兮一眼,眼神很稳。
“我喜欢的人,不需要靠回忆活着。她就在这里,会生气、会撒娇、会因为我忘记回消息而踩我脚趾——这才是真实的感情。”
掌声突然爆发。
第二个问题来自评委席:“听说你们临时更换出场顺序,设备也出了问题,有没有觉得不公平?”
姜悦兮接过话筒:“当然觉得不公平。但生活本来就很少给我们准备好的剧本。我们能做的,就是带着自己的台词上场,哪怕音响坏了,也要把声音送出去。”
“而且,”她笑了笑,“我们带了备用音箱,录音笔也开着。不怕丢,也不怕被删。”
这句话说得不重,却让台下不少人变了脸色。
第三个问题迟迟没人提,气氛僵了几秒。
终于,一道高跟鞋声从侧台传来。
林悦穿着浅色连衣裙走了出来,手里举着手机:“我可以问吗?我是沈墨渊的高中同学。”
主持人迟疑了一下,还是点头:“请简短提问。”
林悦看向沈墨渊,语气温柔:“你在高中时给我写过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谢谢你一直陪着我’。那时候你说最懂你的人是我,现在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你还承认吗?”
全场哗然。
姜悦兮猛地抬头盯着她,呼吸一顿。
沈墨渊却连眉毛都没动一下:“我不记得写过这种纸条。”
“哦?”林悦扬了扬手机屏幕,展示一张模糊的照片,“那这张呢?是你写的字迹吧?”
沈墨渊扫了一眼,冷笑:“第一,照片可以P;第二,就算我真写了,也只是因为期中考试你借我橡皮。”
他转向观众:“各位觉得,一个人会对借橡皮的人说‘你是最懂我的人’吗?”
台下爆发出笑声。
“再说了,”他语气淡了下来,“如果我真的那么在意她,为什么大学选志愿从来没跟她商量过?为什么朋友圈从没点过赞?为什么连她换头像我都记不住?”
他一句一句问下去,声音不大,却像锤子敲在铁板上。
“而我女朋友,我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她有没有发早安表情包。她吃辣会胃疼,我书包里永远备着胃药;她害怕打雷,下雨天我会绕路去接她放学。这些事,你们觉得,是一个心里装着别人的人能做到的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