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脉把“星暖人间”图收进“暖痕册”木匣时,匣底的脉生树根须纹突然渗出点淡金色的光,顺着木纹蔓延,在图上的星链处打了个结,像有人用金线把天地捆在了一起。她指尖划过那个结,光痕在指尖留下淡淡的暖,像脉生树在悄悄拉她的手。
“这是林太爷爷在说‘系紧些,别松了’。”脉安走进来,手里捧着个新刻的木盘,盘底刻着缩小的“暖痕星链”,边缘缠着桃花与藤萝的纹,“中域的天文台说,今年的星链会经过离火涧的上空,要咱们往那边放些星船,说‘让天上地下的暖,碰个面’。”
念脉摸着木盘上的星纹,突然想起离火涧的那块阵纹玉佩。她从“暖痕册”里取出玉佩的拓片,贴在木盘背面,拓片的阵纹与星链纹正好咬合,像把百年前的约定,牢牢锁在了木头里。
那年秋天,星链经过离火涧的前夜,青阳镇的人都在忙着准备。孩子们往星船里塞“暖”字果仁,老人们把珍藏的旧花瓣压进船舱,脉安则带着念脉,在最大的一艘星船帆上,用脉生树的汁液画了完整的清灵阵,说“这样星链的光落下来,就能顺着阵纹,把暖传得更远”。
出发时,念脉的小女儿非要跟着去。那孩子刚满三岁,小名叫“星络”,是脉安取的,说“要让她像星链的络,把所有的暖都串起来”。星络的小口袋里,装着三枚花瓣串成的项链,透明的、紫的、金的,晃起来像串会响的星。
离火涧的夜空格外清澈,星链的光像条银色的河,缓缓从天际流过。星船下水时,星络突然指着河面喊:“娘,船在发光!”众人低头望去,只见星船的清灵阵被星光点亮,淡蓝色的光与银色的星链交缠,像天地在互相拱手。
守碑的老人突然红了眼眶,他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半块烧焦的阵盘,是当年苏沐雪在离火涧用过的。“把这个也放进去吧,”老人的声音发颤,“让苏前辈的阵,也摸摸现在的暖。”
念脉把阵盘碎片放进最大的星船,船帆的蓝光突然亮得刺眼,竟在河面映出个模糊的人影,像个女子正抬手引着星链的光,指尖的藤萝纹与脉生树的根须纹如出一辙。
“是苏太奶奶!”星络拍手笑,小口袋里的花瓣项链掉出来,落在河面的光影里,项链上的花瓣突然散开,顺着蓝光飘向人影,像扑进了她的怀里。
那天夜里,所有人都做了个相似的梦。梦里星链的光化成了雨,落在离火涧的花海里,每朵花都长出了透明的翅膀,顺着光雨往天上飞,飞到星链上,变成了新的星。林默的剑影在星链间穿梭,剑光扫过的地方,都开出了桃花;苏沐雪的阵纹在花海中蔓延,阵纹过处,都结出了“暖”字果仁。
醒来时,念脉发现星络的枕边,多了片带着蓝光的花瓣,是昨夜落在河面的那片透明花瓣。她把花瓣夹进“暖痕册”的最后一页,花瓣的蓝光与图上的星链交映,像给百年的故事,盖了个温暖的印。
星络五岁那年,青阳镇来了位特殊的客人——中域天文台的台长,是星落前辈的后人。他带来了台新制的望远镜,说能看清“暖痕星链”的细节。“你们看,”台长把望远镜递给星络,“星链的每个节点上,都有个小小的光斑,像有人在上面种了花。”
星络透过望远镜看,果然见星链的节点处,有淡淡的粉金光晕,像脉生树的花瓣在发光。她突然指着其中一个光斑喊:“那是离火涧的花!它飞到天上了!”
台长笑着点头,眼里的光像落了星:“我太奶奶说,当地上的暖足够厚,花就能顺着星链往天上长,变成会发光的花脉,绕着宇宙转。”他从包里掏出张星图,上面新标了个星群,命名为“脉生座”,“这是脉生树的花变成的,跟‘桃溪座’‘暖径座’连在一起,像给宇宙系了条暖脉腰带。”
念脉把星图贴在脉生树的树干上,星图的边缘很快长出了细小的根须,像树在主动往图上缠,要把天上的星脉也拉进自己的暖里。星络则在旁边摆了艘迷你星船,船里放着片“脉生座”的星图拓片:“让船也认识认识新星星。”
十岁那年,星络跟着念脉去南疆。牵星花已经蔓延到了林子深处,每朵花的花心都有个小小的星纹,像把脉生树的花瓣印在了上面。守林人的后人说,这些花夜里会跟着“脉生座”转,花瓣上的露珠能治百病,“是天上的暖顺着星链,淌进了花里”。
星络在牵星花丛里,埋下了颗“暖”字果仁,上面缠着她的花瓣项链。“要长得比树高,”她对着泥土轻声说,“长得高了,就能摸到天上的星链。”
埋果仁的地方,很快冒出了株新苗,苗叶的形状像把小小的剑,叶纹却像阵盘的纹路,是林默与苏沐雪的痕迹,在新的土地里重逢了。
念脉看着新苗,突然想起离火涧的蓝光人影。她从包里掏出“暖痕册”,把南疆的新苗画下来,画里的苗叶缠着星链,根须连着脉生树,像条从人间通到宇宙的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