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点半刚过,门铃就清脆地响了起来。我和江予安对视一眼,都在彼此眼中看到了同样的期待与喜悦。我赶紧擦了擦手,快步走去开门。
门外,果然是我爸妈和江爸江妈。我爸笑容爽朗,一手拉着一个行李箱。江爸儒雅,江妈温婉,虽然眉宇间带着长途旅行的疲惫,但看到我们时,眼睛立刻亮了起来,尤其是江妈,目光越过我,第一时间就落在了我身后驱动轮椅迎上来的江予安身上。
“爸,妈,叔叔,阿姨,路上辛苦了,快进来。”我侧身让开,接过我爸手里的一个小提包。
“叔叔,阿姨,爸,妈。”江予安的声音同时响起,一如既往的沉稳。
“不辛苦不辛苦,月月爸开车稳当得很。”江妈笑着应我,脚步却不由自主地加快,走到江予安面前,俯下身,手自然而然地就搭在了他的轮椅扶手上,细细端详着他的脸,“安安,看着气色不错。”她语气里的关切几乎要溢出来。
江予安握住他妈妈的手,轻轻拍了拍:“妈,我很好。你们路上辛苦了。”
江爸也走了过来,站在江妈身边,没有说话,只是用力地拍了拍儿子的肩膀,那无声的动作里包含了太多——思念、欣慰,还有属于父亲独有的、深沉的爱。
我爸妈站在稍后一点,看着这一幕,脸上是理解和温和的笑容。我妈适时地开口:“亲家,快别在门口站着了,进屋喝杯热茶,暖和暖和。”
气氛瞬间活络起来。大家互相谦让着进了客厅。江予安操控轮椅,熟练地引导着他们,介绍着家里的布局。江妈的目光像最精细的雷达,扫过每一个角落,看到我们生活得井井有条,眼底最后一丝担忧也终于化为了安心。
刚安顿下没多久,门铃再次响起。是外婆和妍妍姐来了。外婆穿着一身崭新的暗红色棉袄,白发梳得一丝不苟,精神矍铄,一进门就笑呵呵地说:“哎哟,真香啊!我们月月和安安真是能干!”
人到齐了,家里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长辈们坐在客厅沙发上喝茶聊天,妍妍姐活泼,穿插其间,妙语连珠,逗得大家笑声不断。我和江予安对视一笑,回到了厨房,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
六点整,年夜饭正式开席。
长长的餐桌上,摆满了我们忙碌一下午的成果:浓香四溢的佛跳墙、色泽油亮的红烧鱼、晶莹剔透的饺子、清爽的凉拌菜、翠绿的时蔬……热气腾腾,香气交融。
“来,大家都坐。”我爸热情地帮忙招呼着。
座位是早就安排好的。江予安的轮椅停在主位的一侧,我紧挨着他坐下。他的另一边特意留出了较宽的空间,方便他操控轮椅。我爸妈和江爸江妈依次落座,妍妍姐和外婆坐在对面。
“哇!太丰盛了!”妍妍姐看着满桌的菜,眼睛发亮,“月月,安安,你们也太厉害了吧!”
外婆也连连点头,慈爱地看着我们:“辛苦了,辛苦了两个孩子。”
“主要是月月掌勺,我就是打个下手。”江予安微笑着,谦逊地把功劳推给我。
“都好,都好。”江妈说着,目光却一直没离开儿子,她拿起公筷,动作自然却又目标明确地夹了一块炖得软烂入味的蹄筋,放到了江予安面前的碟子里,“安安,你爱吃这个,多吃点。”接着,又夹了一筷子清蒸鱼腹部最嫩的肉,“这个也好,刺少。”
她没有过多言语,但那夹菜的动作,和看着他时那专注的眼神,将一位母亲对孩子最深切的关心,表达得淋漓尽致。那不是把他当成需要特殊照顾的病人,而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习惯性爱护。
江予安看着他妈妈,没有拒绝,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低声应着:“好,妈,您自己也吃。”
这时,我爸爸端起酒杯,站了起来,满面红光:“来来来!今天高兴!咱们两家,因为这两个孩子,坐在了一起,这就是缘分,是天大的喜事!这第一杯,祝我们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也祝亲家工作顺利,今后常回龙城来!”
“团圆!和美!”大家都笑着举起了杯。江予安也端起了面前的茶杯,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亲人,眼神温和而坚定。
杯盏相碰,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像是一曲欢快的乐章。
席间,话题不断。江爸关心地问起江予安律所年底的情况,江予安言简意赅地回答着,条理清晰。我妈妈则不停地给江爸江妈夹菜,介绍着哪道菜是我跟她学着做的,哪道一看就是江予安做的,语气里带着小小的炫耀和对女婿的满意。
“安安心细,有耐心,月月这孩子有时候毛躁,有安安在身边,我们放心多了。”我妈对着江妈笑着说。
江妈连连点头,看着我和江予安:“是月月照顾得好,安安这孩子,脾气倔,以前……”
“妈,”江予安温和地打断她,似乎不想在团圆饭上提及过往的艰难,他转动轮椅,面向我父母,郑重地举起了茶杯,“爸,妈,谢谢你们,把月月交给我。我会照顾好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