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的小说《星夜漫游》改编的电视剧项目,如同一艘加满了燃料的巨轮,正式驶入了选角的航道。青果映像的项目负责人陈导亲自打来电话,语气客气又带着尊重:“林老师,关于顾衍之和明绘锦这两个灵魂角色,您作为原作者,有没有特别心仪或者觉得贴合形象的演员人选?我们很想听听您的想法。”
放下电话,我的心跳久久不能平复。我当然有!在无数个构想的深夜,那些角色的脸庞并非完全模糊,他们在我心里,早已有了隐约的轮廓。
我脑海里立刻蹦出几个名字:
顾衍之——那个从顶流神坛跌落、经历破碎与重建的复杂男性。我想到了以眼神戏和破碎感着称的陆晨光,他身上有种介于张扬与脆弱之间的独特气质;还有演技扎实、能驾驭复杂内心戏的周慕深,他沉静时眼底的故事感很足;甚至新生代里以孤冷俊美出圈的顾西洲,他那张脸确实有让人一见误终身的资本。
明绘锦——那个用善良和坚持照亮他人、温暖又执着的插画师女孩。我觉得灵气十足的苏眠很合适,她笑起来眼睛像月牙;演技细腻的叶晚晴也能演出那种外柔内刚的韧性;还有观众缘极好、自带治愈气息的宋清扬,她仿佛就是温暖本身。
然而,当我按捺不住兴奋,在闺蜜小群里抛出这个话题时,局面瞬间变得……复杂起来。
苏曼第一个跳出来,语音条里全是激动:“顾衍之?!那必须是裴言澈啊!他那张建模脸,穿上高定西装就是活脱脱的顶流!眼神睥睨众生那种!明绘锦的话,林芷柔不错,甜妹拯救世界!”
许薇则比较理性,她发来一段深思熟虑的文字:“我觉得傅云州可能更适合顾衍之,他演技有层次,能演出谷底的那种绝望和后来的坚韧。明绘锦的话,姜雨诺会不会更贴?她身上有种安静的、不张扬的力量感。”
就连一向在追星上比较淡定的脏脏包也加入了讨论:“从市场和角色反差感来看,顾衍之或许可以考虑一下沈倦?他平时形象比较阳光,演这种跌落泥潭的角色突破会很大,容易出彩。明绘锦,我觉得新人夏初很有灵气,眼神干净,就是需要导演调教一下。”
她们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每个人都说得头头是道,有理有据。我看着屏幕上不断跳出的名字和理由,原本清晰的脑海瞬间变成了一团纠缠的毛线。陆晨光、周慕深、顾西洲、裴言澈、傅云州、沈倦……苏眠、叶晚晴、宋清扬、林芷柔、姜雨诺、夏初……
天啊!这么多人选,好像都各有各的好,原本笃定的想法被动摇、打散、重组,变得一团混沌。我抱着脑袋,哀嚎一声,感觉自己这个原作者反而失去了判断力,根本没法给陈导一个明确的建议了。
晚上江予安下班回来,就看到我对着电脑屏幕上一堆明星照片和名字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样子。
“怎么了?剧本遇到瓶颈了?”他驱动轮椅靠近,关切地问。
我把选角的烦恼像倒豆子一样说给他听,末了无奈地摊手:“……就是这样,她们说得都挺有道理,我现在看谁都觉得好像可以,又好像差了点意思,完全不知道该怎么选了。”
江予安听完,脸上没什么波澜,仿佛我遇到的不是什么创作难题,而是一个普通的项目分析。他沉吟了片刻,目光扫过我那杂乱无章的电脑桌面,语气平静地开口:“信息过载,缺乏有效梳理。那简单,你列个表格,把每个候选演员符合角色特质的地方,以及可能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分别列出来,设定几个关键维度进行打分或者权重对比,筛选起来不就清晰了?”
表格?打分?
我愣了一下,随即眼睛一亮。对啊!这不就是他作为律师分析案件、梳理证据时常用的方法吗?把感性的、模糊的审美判断,转化为相对理性的、可视化的数据对比!
“江律师,你真是个天才!”我兴奋地凑过去在他脸上亲了一下,立刻打开一个新的Excel文档。
说干就干。我首先设定了几个关键维度:外形贴合度、演技认可度、市场号召力、角色反差感(潜力)。然后,将群里提到的那十几个名字,一一录入表格第一列。
就在我埋头开始填充第一个演员“陆晨光”的信息时,江予安操控轮椅,移到了客厅中央那片开阔区域。那里,靠墙放着他最近使用频率渐高的站立架。
到了他每天固定的复健站立时间了。
我一边在键盘上敲打着“陆晨光:眼神戏绝佳,自带破碎感,演技稳定……”,一边用余光关注着他。
他驱动轮椅精准地停在站立架前,先熟练地锁死刹车。然后,他伸出双手,紧紧抓住站立架两侧的扶手,那金属的冰冷触感似乎能给他注入一丝力量。他微微吸了一口气,我能看到他小臂的肌肉瞬间绷紧,线条清晰浮现。紧接着,他腰腹核心同时发力,配合着手臂向下支撑的强大力量,将整个上半身乃至臀部,缓缓地、却异常稳定地抬离了轮椅坐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